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李宁 烟台报道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永达街的“潮汐早餐区”,滋滋作响的煎饼鏊子与豆浆蒸腾的热气编织成城市交响曲。这里曾是城管队员与流动商户的“游击战场”,如今却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烟火地标”。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面对群众“保就业”+“惠民生”的迫切需求,以“守秩序”+“护市容”的职责使命,在城市治理的考卷上书写了从“管理博弈”到“双向奔赴”的温暖答案。
春季市容秩序规范提升,蝶变升级书写文明新篇章
春风拂面,万象更新。为进一步拔除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苗头”,近日,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文明执法、服务管理”为主线,全面启动春季市容秩序规范提升行动,为城市环境蝶变升级注入新活力。
“您好,这里是人行道,店外经营不利于市容整洁,也妨碍过往行人通行,我们协助您把商品移到店内经营吧!”“您好,这是我们综合行政执法局印发的《商户规范经营告知书》,告知书中包含了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燃气安全等方面内容,请您仔细阅读并按规遵守。”在整治过程中,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事先宣传告知,事中文明劝导,事后常态走访”,通过执法队员挨家入户发放《商户规范经营告知书》向商户讲明、讲透政策,在帮助商户收拾店外物品的同时也向其宣传维护市容秩序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了“严格管”和“热心帮”相结合,得到了商户经营者的理解与支持。
发放《商户规范经营告知书》
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快速见效”的原则,做细“小实事”,落实“大民生”,结合12345投诉热点、日常巡查难点,集中解决店外经营、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广告破损等问题,切实有效提升城市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采取片区联合执法方式,落实“劝、疏、堵、防、治、管”等举措,确保逐条道路检查、逐项问题整改,以高频次、高强度、高质量、广覆盖的集中整治模式和“机动+徒步+值守”的工作方法,以“一盘棋”思维打造共治格局,对城区市容秩序问题进行拉网式梳理、排查、整治,集中执法力量为城市焕新按下“快进键”。
发放《商户规范经营告知书》
目前,执法队员沿街发放《商户规范经营告知书》1000余份,像春风化雨般将文明理念散播到福山城区的每个角落。流动商户从最初的抵触到理解,再到主动配合,文明执法的温度让城市管理更有“人情味”。城市管理不是“你追我赶”的对抗,而是“文明和谐”的对话。春日里,这场以民生为底色的温情实践,正让城市治理的答卷写满更有温度的答案……
潮汐摊点聚集城市烟火气,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
凌晨五点左右,一辆辆满载食材的餐车有序进场;经营区内,一个个摊点传来的滋滋油煎声弥漫着食物香气……永达街三立车灯附近的早餐摊点“潮汐经营区”,一幅充满烟火气又和谐有序的画面映入眼帘。
夜未央,福海路万科广场夜间摊点群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美食小吃热气腾腾。夜间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流动商户们以前在马路两边摆摊不仅不安全,每天还要“抢位置”,自从有了固定摊位,他们心里特别踏实,安全有了保障,客流也更加稳定了。
执法现场
“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潮汐经营区’是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721’工作法、柔性执法,通过‘疏导结合+分时管理’方式开展占道经营管控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川林说,立足福山区城乡接合部区位特点,积极探索便民服务与市容管理的平衡点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针对辖区近郊农户直销农产品需求旺盛、居民偏爱购买新鲜时令蔬菜形成的自发流动摊点聚集,马路市场取消后流动摊点“四处游击”的现象,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化“服务型治理”理念,通过充分调研、实地走访、民意调查等方式,在不影响交通情况的城区次干道、背街小巷等位置设置“潮汐经营区”进行分时管理。早餐摊点早8:30之前收摊,万科广场夜摊点群晚9:00允许出摊,不仅规范了经营秩序,还解决了流动商户的生计问题、周边工厂员工市民就餐需要,实现“管理规范+商户创收+服务便民”多方共赢。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大胆尝试,在太华路、芝阳山路、西山路、梧桐路等点位设置“潮汐摊区”,8点之前、17点之后,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将经营区放宽至盲道外的部分人行横道上,既保留了“田间到舌尖”的新鲜度,又通过错时经营缓解了交通压力,让带着露水的瓜果蔬菜与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和谐共生,兼顾城市“面子”和摊主“生计”,实现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共赢。
靶向发力直击顽疾症结,民生兼顾化解管理难题
“以前看见蓝制服就心慌,现在他们成了经营顾问。”在河滨路经营祭祀用品的商户说。每逢清明时节,这条路上演着“百米冲刺”——商贩与巡查车辆“躲猫猫”,纸钱灰烬与丢弃的花圈让街道宛如战场。曾经的“投诉重灾区”河滨路变身网红打卡地,夹河边绿柳成荫、花团锦簇成为城市风景线。随着系列举措落地,福山街头悄然蜕变。
河滨路作为福山区祭祀用品经营聚集区,长期面临占道经营与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的矛盾:每逢祭祀高峰期,商户占用人行道摆卖冥纸、花圈等用品,导致行人通行受阻、车辆拥堵加剧,物品随意堆放等问题频发,市民投诉量居高不下。与此同时,传统“一刀切”执法模式易引发冲突,商户生计与城市管理目标难以平衡,成为城市治理的痛点。
宣讲现场
如今,执法人员化身“节日管家”,既守护着千年祭祀传统,又维系着城市文明底色。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河滨路为试点,锚定“疏堵结合、服务民生”理念,通过精准施策推动管理模式蝶变升级,探索出一条兼顾市容秩序与民生需求的创新路径,实行“特事特办”管理办法。每逢清明、中元节等祭祀高峰期,片区中队会适当放宽管理要求,允许商户在台阶上摆放商品。这样既不影响市民通行,商户也认可接受。河滨路祭祀用品商户送来的“为民解忧显真情 心系群众办实事”锦旗就是文明执法与和谐民生的最好阐释。
由此,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勇于探索,春节前在城里街、商业街等位置开设“春联特色摊点”,在不影响交通及市民购物需求的情况下,设置一批售卖春节节庆用品的临时便民摊点,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增添了城市节日气氛。
真正的城市文明,不在于消灭所有烟火气,而在于让每种生存方式都能找到体面的坐标。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为民”系列举措,不仅让城市环境焕然一新,更让文明执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当执法车的车灯与摊位的彩灯交相辉映,照亮的不仅是整洁的街道,更是一个城市对民生最深情的告白。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用实际行动证明:城市管理不仅是“管”出来的,更是“服务”出来的。未来,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以文明执法为笔,以精细管理为墨,绘就一幅整洁有序、和谐美好的城市新画卷,让市民在春风中感受城市的温度与文明的力量。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