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张皓哲 徐达 烟台报道
这个春分,来史家庄社区,上一堂亲子的美育“课堂”,赴一场社区的文化约会。20组家庭一起识节气、做纸鸢、放风筝,“亲手”建立起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桥梁。近年来,烟台市福山区清洋街道史家庄社区以文化润心、以美育铸魂,不断塑造深刻、丰富的社区文化内核,竭力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清洋街道史家庄社区于2022年11月20日成立,党群服务站建筑面积800㎡,辖区现有居民2059户,人口6317人。社区以“文化润心,美育铸魂”为内核建设主线,积极联动周边单位共建共治,通过阵地融合、活动赋能、全民参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美育有机融合,构建起“推门见美、触手可艺”的社区美育生态,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增强归属感、提升幸福感。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阵地共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空间
社区坚持把实践阵地的文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整合资源打造多元化场景。搭建传统文化传承平台。设立“京剧之家”“邻里书画活动展”等特色空间,邀请专业老师参与指导,年均开展京剧展演交流等30余场、书画交流活动5次,让居民近距离感受国粹魅力。拓展“家门口”的文化载体。建成35㎡开放式社区书屋,藏书800余册,增设绘本阅读区、亲子手工坊,举办“书香传递·共筑知识社区”“福满书房,悦在新春”跟着绘本过大年等活动,吸引超200人次参与;创新打造“御乐园·童趣楼栋”,以儿童绘画、拼贴作品装饰楼栋公共区域,激发青少年创造力。营造生态美育场景。推出“一米花田”认领计划,居民亲手培育花卉绿植,将社区边角空间转化为“微型花园”,形成“转角遇美”的沉浸式体验,惠及多户爱好种植的居民。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活动赋能,构建“全龄化”的文化课堂
社区以活动为纽带,推动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深耕传统文化传承。常态化开展“梨园雅韵·国粹传薪”“以书会友·书画悦享”等活动,结合春节、春分等传统节日节气,开展非遗手作、知识科普等活动,让居民在体验中感悟文化精髓。创新现代美育实践。联合党建联盟单位开设“美育微课堂”,引入绘本阅读、创意手作等课程,覆盖儿童、青年、老年全龄群体。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组建“银龄书画社”“亲子手工团”等自治团队,鼓励居民自主策划楼栋美化、花园共建等活动,打造“睦邻书画廊”2处,实现“人人皆可参与、美育触手可及”。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史家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服务“生态园”
机制创新,激活“可持续”的文化生态
创新机制赋能,突出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深化共建联建。依托“乐邻党建联盟”,引入高校、图书馆等资源,联合周边单位开设公益课堂,免费提供红色宣讲、钩织、插花等课程。强化数字赋能。建立“美育积分”制度,居民参与活动可兑换物品,激发参与热情。推行自治共享模式。吸纳居民骨干、文艺爱好者等20余人,自主策划活动方案;搭建“资源共享角”,鼓励居民捐赠闲置图书、手工材料等80余件,实现文化资源循环利用,让文化基因真正扎根社区、服务邻里。
下一步,烟台市福山区史家庄社区将持续深化“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拓展能人工坊、社区书画展等载体,培育“美育带头人”队伍,推动文化基因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造集“思享、睦邻、创梦、善治”于一体的文明实践阵地,打造“家门口”的共享“文化花园”,让文化之美浸润生活、滋养民心,为居民绘就“诗意栖居”的幸福图景。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