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郝
□扎根烟台
福山区永福园村,成为初氏根据地
芝罘岛上初氏族人生活的痕迹早已难寻。据史料记载,明朝中期,由于海上倭寇侵犯,初氏后人举家离开芝罘岛,除一支迁往文登外,初氏家族来到位于福山的永福园村,这里从此成为了初氏家族新的“根据地”。
沿着红旗西路向西跨过夹河,就是福山区的永达街,永福园村就坐落在这一片现代住宅之间。永福园村是个有1000多户的村落,村庄分为老村和新村。在老村东南角的一处民宅里,记者见到了今年73岁的初由敏老人。
老人告诉记者,从明朝中期来到永福园村,初氏在永福园村已经繁衍了700余年,“永福园原来不叫永福园。最开始这里叫作务本社,后来改名叫潘家岛。再后来,由于初姓家族在这里不断壮大,成了村里的望族,这个村子也跟着改名叫了初家岛。”老人说,初家最为兴旺之时,村中400户中有300户都是初家人。到了乾隆九年,永福园村才改为现在的名字。
“在我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在各地不同的谱书上频繁地看到永福园村的名字,可以说,永福园村是初氏的根据地,胶东各地的初氏聚居地基本都是从永福园迁出,后来再迁往各地的。”初智强说。
据初由敏老人介绍,在烟台,除了永福园村,莱山区的初家街道还有初家村和远陵夼村两个初氏集中的村落,周边还有如牟平区的水道村、蓬莱的初旺庄等村落。而东北三省、湖北与河北等地的初氏后人,大多都是从这里迁出的。“这几个省份的初姓人口能占到初姓总人口的90%以上,他们的祖先都出自永福园村。”初由敏说。
□尴尬现状
两百岁初氏宗祠,荒草中破败不堪
在初由敏老人家斜对面,有一座荒草丛生的院落,院中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青砖老房,岁月在木质的门窗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房顶的黑瓦间长满了杂草,藤蔓植物占满了整个院子。木门两侧,是一副已被阳光和雨水剥去颜色的对联,上书“杏山世业,渤海家声”,大门上方是同样用毛笔书写的“初氏宗祠”四个大字。初由敏说,这就是初氏的宗祠,建于乾隆四十四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初氏宗祠斑驳的木门上,仍然能够看到木雕花纹的痕迹,推开木门,宗祠内部空空荡荡,只有左侧摆着一张落满灰尘的废旧桌子,再无他物。门正对的墙上有一扇窗户大小的开口,开口被一张塑料布封了起来。阳光从木窗的缝隙中透进来,但祠堂内部还是十分昏暗。
墙上镶着一块石碑,老人告诉记者,这是祠堂里唯一保留下来的东西,是为纪念祠堂建设而撰写的,上面记录的出资修建祠堂的村庄就有十七个。碑文上同样清楚地记载着初氏的历史,“古世三迁,兴业芝罘。”
当年,木门窗外面还有一层铁门窗,院中还有四棵古柏,祠堂西侧的房子则是专门用来存放祠堂里的物品的。初由敏告诉记者,“每到过年,祠堂门口的街上会点起300盏宫灯,周边牟平、初旺庄等地的初氏后人都要来到村里祭拜,是永福园村中的一景。”
宗祠未能在文化浩劫中幸免,屋顶的龙头被砸掉、祠堂梁上画着的画被烧掉,两根刻着祖训的明柱也被付之一炬。“为了保存祠堂,族人拿白灰把原本画着画的墙壁覆盖了起来,木门上的雕刻也铲去了,现在,留下的老东西只有西边墙上的这个古碑了。”初由敏说。
每每回想到此,再看看如今家门口破败的祠堂,初由敏老人都忍不住叹气,“可惜了啊!”
寻根之旅
重写族谱三十年,左眼失明不停顿
和宗祠一样,初氏族谱也没有躲过浩劫。“没了族谱,就没了根。”族谱成为初由敏的一块心病。从1966年开始,老人便悄悄开始了重新整理谱书的工作。工作之余,他一户一户地走访村中老人,向他们打听自己掌握的资料是否属实。慢慢地,他成了村里的“活字典”。
在上世纪80年代,老人遭遇了一场车祸,不幸左眼失明,但是老人寻根的脚步却从没停下。经过近30年的努力,老人终于在1995年完成了永福园村《初氏谱书》。另外,老人还将核实后的几段古碑文,以及根据自己的记忆所整理的当年祠堂景象,都写进了谱书中。
“以前,外村初姓人能在村里抄到一份初姓的范字(家谱中表示辈分的那个字)都会美得不行。”老人说,谱书以前是不对外公开的,但近年来,知道老人手里有份谱书的初氏后人越来越多,来找老人查看谱书的人也越来越多。
“现在想来,三十年重修家谱的过程中受的那些苦很值得,因为这是家族的根。”初由敏老人说,最近他正在准备着手整理清代到现在的家谱,还要培养一个续写家谱的“接班人”。
□后人接力
利用网络新手段,建族人交流平台
记者了解到,初氏的后人中,像初智强这样对初氏家族发展热心的还有不少。初智强告诉记者,在他的牵头下,2005年12月的时候中国初姓宗亲家谱研究委员会成立了。随后,2006年在北京工作的初氏后人初瑞建立了“初氏族谱”网站。另外,初军伟等建立了“初姓QQ群”,如今仅QQ群就有20个。
据初智强介绍,有位黑龙江的初氏后人初嘉宾,为了寻根收集家谱,曾四次来到山东,甚至住最便宜的旅店,只为得到家谱,最终如愿以偿。
到如今,初智强手中所掌握的初氏家谱已达100多份,并还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2007年,初智强主编完成了《初氏通谱》第二版,里面详细交代了出事的来源、迁徙、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等等,目前第三版正在筹备出版的过程中。除此之外,初氏后人还计划编写《初氏宗谱》,将整个初氏家族的世代更替完整的记录。
“这个工程既耗费精力又耗费财力,但是对整个家族来说,是非常值得的。”谈到初氏后人自发做的这些,初智强说,“这些都是给初氏后人一个交流的平台,帮助大家寻根问祖。”
□心结难解
村子明年要拆迁,宗祠该何去何从
虽然初氏族人如今散落在全国各地,但初氏“根据地”永福园村的初氏祠堂却一直为族人们所牵挂。初智强说:“永福园村的初氏宗祠是胶东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气派的初姓祠堂,也是全国已知唯一的一座存留下来的宗祠,如今却荒废着,是我们初氏后人心里的一个结。”而守着宗祠居住的初由敏,更是对宗祠的未来忧心忡忡。
在采访中,记者从永福园村村主任杨克礼处了解到,永福园村的拆迁可能从明年就会开始实施,这片土地上将建起高层商业住宅楼,而政府对于初氏宗祠并没有任何保护计划。“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争取将宗祠保护下来。”初智强说,“初氏宗祠有200余年历史,这不单单是初氏家族的文化遗产,更应该是整个烟台的遗产。祠堂是初姓这个古老的姓氏存在的记录和证明,如果没有了宗祠,我们家族的文化就会出现断层。”
初氏族人一直有对祠堂进行修复的计划,本来计划今年动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未实施。初由敏说:“要修复祠堂,大概需要15万元左右的经费,需要初氏后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会将祠堂修复。” 刘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郝
根据滨海路大货车运行特点,交警四大队组织警力将凌晨1:00—4:00的时间段,作为滨海路大货车违规通行管控的重点,专门成立机动夜查小组,采取定点检查和全路段警车流动巡查。下一步,交警部门将不定期、不定时组织针对滨海路大货车违规通行的专项整治,最大限度消...[详细]
1月8日上午,烟台市公安局福山分局在全区统一开展了“110宣传日”现场集中宣传活动。福山公安分局政委王长君、副局长马红军亲自深入主宣传会场,与民警一起参加宣传咨询活动,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详细]
今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2018年烟台市十大教育新闻正式对外公布。2018年,烟台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补短板、提质量,优结构、强保障,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向着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迈进。[详细]
新年伊始,一个利好消息给长岛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1月7日上午,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挂牌仪式在长岛举行。此举标志着长岛的保护发展将正式按照综试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推进。 长岛的生态建设布局从去年就开始构建。2018年6月19日,...[详细]
1月8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烟台市消防管理若干规定》。记者从会上获悉,《烟台市消防管理若干规定》是烟台第一部消防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共28条,将于2019年2月1日施行。 [详细]
1月7日上午11时,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管委挂牌仪式在长岛举行。烟台市有关领导,区工委、管委领导,县人大、县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及“法检”两长,县委各部委、县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开发管理处)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仪式。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