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绿色示范,乡村振兴争先③丨莱州: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绿色动能”

2025-03-26 09:47:3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亮

  编者按: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是烟台市新的城市标签,是山东省赋予烟台的重大使命和机遇。农业农村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阵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绿色田野上,烟台全面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呵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大众网联合烟台市农业农村局推出“烟台绿色示范,乡村振兴争先”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市区各级乡村振兴路上绿色发展的新经验、新亮点,敬请关注。

  大众网通讯员 潘军龙 烟台报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多年来,莱州市坚定不移地秉持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理念,精心打造出“农牧结合”“数字果园”“果菌间作”等一系列极具推广价值的绿色发展模式,先后荣膺全国第一批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国统防统治百强县等众多“国”字号殊荣。2023年以来,莱州市再度获得省级大力支持,全力创建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在新技术推广、新品牌打造、新模式构建等关键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升级创新,为莱州乡村振兴注入澎湃不息的“绿色动能”。

  绿色技术驱动,描绘乡村生态蓝图

  莱州市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耕地安全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稳定在93%、95%、90%以上。

  该市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强化病虫害与土壤墒情监测。全年精准发布《病虫简报》《土壤墒情简报》32期,精心制作电视节目5期,受理群众咨询并开展现场指导超200次,广泛印发明白纸1000余份。大力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等植保主推技术,喷洒的各类药剂覆盖农田面积达113万余亩。积极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27万亩,培育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100余家,植保综合机械化率攀升至62%。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成效显著,大姜亩产可达4.5吨,优质商品率超90%;韭菜亩产达4吨,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

  该市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构建高效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全力构建秸秆高效利用新模式。培育出具备标准化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能力的农机服务组织22家,向养殖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及秸秆生物菌发酵等技术,鼓励使用秸秆饲料,极大提升了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能力。在合理半径内科学规划建设规范的秸秆收储点和收储市场,培育秸秆饲料化实施主体2家、收储体系建设实施主体6家,拥有13台秸秆处理车辆,秸秆收集贮运体系愈发完善。同时,建设占地1000亩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展示基地4处,为全市展示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操作以及秸秆基料化、能源化利用技术,辐射带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能力稳步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市深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生态养殖水平。组织全市畜牧系统技术人员深入宣讲各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文件精神,分发告知书6000余份。大力推行干清粪、粪便干湿分离等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全面推进畜禽粪污处理设施“12321”改造。指导养殖场户采用覆土、覆膜等方式,做好畜禽粪污物理隔绝,鼓励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多次开展畜禽养殖领域拉网式排查整治行动,429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对日常巡查发现的29处点位问题依法进行立案处罚。组织知猪人、益生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品牌战略攻坚,解锁农业财富密码

  莱州市从品种选育、质量安全、产品销售等多个关键环节协同发力,精心擦亮“老”品牌、全力打响“新”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户收获更多经济效益。

  聚焦优良品种培育展示,筑牢品牌根基。打造省、市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各1处,展示示范小麦新品种147个、玉米新品种130个,新增农作物新品种40个,引进、试验推广果蔬新品种19个,“莱州樱桃”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登海605、烟农1212连续3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登海、金海成功入选2024年首批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捍卫品牌价值。构建起完善的“市、镇、村、企”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新运用“农安通”巡查系统,将全市化肥、农药等400余个监管对象纳入系统,监管结果实现市镇共享,大幅提高监管效能。率先创新推广使用承诺达标二维码电子合格证,将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等信息整合到二维码中,实现“扫一扫即可追溯”。截至目前,已发放承诺达标二维码电子合格证53万个,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优质产品对外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围绕“莱州大姜”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优质产品品牌的推广,组织开展擦亮品牌行动。组织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参加香港美食博览会等展会8次,显著提升莱州农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组织全市大樱桃、茶叶、苹果、玉米等种植经营主体参加烟台市级以上比赛活动4次,荣获“山东农技杯种植能手”“全国免套袋苹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莱州五彩甜糯玉米在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中荣获“最受欢迎产品”,进一步打响莱州农产品品牌。

  创新模式领航,构筑产业强盛引擎

  莱州市积极探索并成功打造5种农业绿色生产新途径、新模式,有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进一步巩固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种养循环模式,实现资源高效转化。通过建设配备完整发酵流程的养殖大棚,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同时把蔬菜大棚中的蔬菜残留物作为动物饲料,形成蔬菜与畜禽种养循环的高效生产体系。建成后,年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节肥15%以上,每亩节约成本约300元。

  创新化肥减量增效模式,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回收牲畜粪便、废弃的苹果枝条和粮食秸秆进行堆沤发酵,施用于果园,既减少农业化肥使用,又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农业生产资料使用带来的污染,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格局。建成后,年可发酵有机肥1万立方米,可供1000余亩果园使用,节肥30%,亩均节本增效700元。

  创新标准化生产模式,打造绿色智慧农业。利用数字平台技术,对西红柿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调节光线强度,及时预防病虫害,减少化学类生产资料使用,降低土壤环境污染与西红柿农药残留。同时,温室内释放从工业排放中捕捉的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形成蔬菜与环境良好共生的生态圈。建成后,实现节水20%、节肥20%,西红柿亩产上万斤。

  创新新产品示范模式,助力农业科技升级。通过建设标准种植示范田,结合智慧农业技术,对新品种五彩甜糯玉米进行品种优化、高产栽培、培肥地力、肥药双减增效、全程机械化、安全加工等单项技术示范推广。建成后,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00余人次,试验示范甜糯性玉米品种3个以上,筛选出最优品种1-2个,实现节水20%、节肥20%。

  创新生态循环种植模式,推动果菌协同发展。依托食用菌种植基础,探索新型果菌间作模式,即秸秆——赤松茸、天麻——苹果生态循环种植高效模式,在园区内进行物质循环,降低对化学类生产资料的依赖,减少果树及菌类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的污染,实现果菌生态循环种植。建成后,农作物大姜、苹果产量提高20%,节肥20%,苹果糖度至少提高2%。

初审编辑:王亮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