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本报讯 “真想不到李月沛成市劳模啦!”这是近日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职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群众反响最强烈的一件事。李月沛是一个跟随该单位11年的合同工,由于工作踏实、诚信勤奋、技术精湛、成绩显著,今年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这一连企业正式职工都“眼红”的殊荣,落到了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头上,招来了一些职工的不解。
针对评奖后职工出现的思想问题,围绕外来务工人员能否被评为劳模,在该单位展开了大讨论。五公司领导层认为,“劳模”是组织上对企业职工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其所做成绩的政治奖励,同时也是企业树立起来的先进典型。虽然外来务工人员不在企业正式编制,但只要他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一样推荐、表彰他,更希望以此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争做“品牌员工”,不能因为自己是正式职工就不思进取。
11年前,李月沛从老家江苏沛县来到五公司打工,他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先进为榜样,以劳模精神激励自己,苦练技艺,先后担任工班长、技术队副队长和队长,在十多项地方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始终以主人翁态度,以“老黄牛”精神积极投入施工生产,勤奋执着地干好每一项工程,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创造了上千万的利润。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劳模是时代的英雄、社会的精英。劳模精神归根到底就是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好学、孜孜以求、技艺高超、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等“八荣”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闪光点。作为一家流动性大、工作环境艰苦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让“劳模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主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良性轨道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时,在劳模推荐表彰的形式上,应该不拘一格,只看成绩不看出身,只要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不论是正式工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享受这一政治待遇和精神鼓励。
作为企业的宝贵资源,劳模先进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劳模自身立足岗位所作的贡献,还在于通过他们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职工,成为企业的“品牌员工”。为此,该公司通过内部刊物、板报、影像和图片等形式大力弘扬劳模的先进事迹,公司工会还相继编辑出版了《劳模风采》书籍并刻录成光盘,使劳模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王中正 龙艳 杨海刚
■编辑点评
认同感是企业的财富
只有少数的企业,能让它的员工拥有难以磨灭的记忆,给员工们深刻的精神烙印。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综观这些优秀典范的企业,有个共同的特点:员工拥有对企业真正的认同感。不管员工怎样被激励和管理,如果没有对企业的认同感,那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对于一些与企业签订合同的员工来说,他们进入企业首先是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认同这个企业可以满足他们生存的需要,对企业不会有更多的要求,也不会产生想要改变企业现状和企业行为方式,这就是最初级的生存认同。
从精神层面来讲,员工对企业最强的认同感,是自觉遵守企业一系列规则,甚至愿意为这些规则付出工作之外的劳动和努力,同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去宣传企业的文化、影响自己周围的人,这是认同感的最高层次———价值认同。
对于员工而言,他们因为价值的认同会焕发出自身强大的潜力。一个忠实于企业价值观的员工,可能比10个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加在一起更努力工作。一旦企业员工大部分都建立了价值认同,他们会把自身的行为利益和企业的行为利益相一致,甚至为了企业利益牺牲小我利益。
培育员工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最大的一笔财富,也是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无怨无悔追随十八局五公司11年的秘诀。 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