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8月11日 星期一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头条

十艺节迎倒计时100天 文化惠民“一本账”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   2013-06-28 08:39:00

  在“真金白银”投入的背后,十艺节到底能给山东带来什么?

  

  6月28日,在十艺节倒计时100天的日子,山东人民将交出“两本账”:一本是重点文化场馆建设账,一本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账。归根结底,都是文化惠民“一本账”。

  

  十艺节省筹委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筹备十艺节以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演出场馆建设水平大大提升。“我们要让全省人民切实感受到十艺节‘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先进理念,感受到筹办十艺节带来的城乡文化建设的变化。”

  

  演出场馆:齐鲁文化新地标

  

  一位老文化工作者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到外省考察,就想我们山东什么时候能够举办一届中国艺术节?当时,山东没有一个能够承接演出的标准剧场……”2013年10月,十艺节将在山东举办,50多个演出场馆呼之欲出,不少新建场馆已成为文化民生的大舞台、成为齐鲁文化的新地标。

  

  十艺节省筹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演出场所,满足各剧种、各门类艺术演出的需要,全省各市均新建或改造了一批演出场馆,尤其是原本文化设施落后的地市,抓住了十艺节的机遇,结束当地没有好的演出场馆的历史。

  

  目前,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省美术馆新馆等一批重点场馆建设顺利推进。十艺节全省准备52个重点场馆,其中新建13个、改造22个,现在已经具备使用条件的有26个,正在建设的10个,正在改造的14个,建设改造进度加快。

  

  省筹委会场馆建设部副部长陈钟介绍说,全省用于十艺节场馆建设改造计划投入资金总额80多亿元。“目前,这些场馆的验收工作全面启动,省筹委会已完成济南、青岛、日照、菏泽、枣庄等五个市13个建成场馆的复查验收工作,淄博、烟台、潍坊等重点承办城市的场馆建设改造进展顺利。”

  

  在加大投入建设的基础上,全省各地突出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标志性文化建筑。

  

  正是借助十艺节在山东举办的良机,我省文化场馆建设全速推进。但是十艺节后,这些剧场如何实现更好发展?今年3月8日,随着山东演艺联盟的揭牌成立,我省积极探索节后场馆的运营管理机制。“山东演艺联盟将实现全省剧场的标准化连锁化经营。”山东演艺联盟副秘书长林凡军认为,“演艺联盟有规模化的优势,可以批量引进剧目,让演出不间断,剧场也由原来的坐收场租,变为主动经营,在降低演出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文化设施:体现惠民利民

  

  十艺节的筹办过程,是文化惠民利民的过程,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

  

  自筹办以来,我省突出“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把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筹备工作,并纳入我省《各市筹办十艺节目标责任书》,制订完善了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方案,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山东省美术馆新馆、省艺术馆改造、省文化艺术之家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市、县综合性文化中心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相继开工,市级有15个图书馆、艺术馆正在新建或改建,县级有32个图书馆、文化馆正在新建或改建。

  

  场馆建设是办好十艺节的基础,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据最新统计,我省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博物馆分别达到151个、160个、120个,1300个乡镇实现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村文化大院达到5.9万处,覆盖率达85%。

  

  “乘十艺节强劲东风,全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明显加快。”省筹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已经投入和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额达177亿元,大大超过全省各地重点演出场所投入的100多亿元,县及县以下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也超过了县以上投入,实现了向基层倾斜、文化惠民的目标。”

  

  此外,我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建成覆盖到村的服务网络,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5600多个,我省成为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示范省、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省份。

  

  惠民活动:广场演出5万多场

  

  从4月13日起,十艺节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在泉城广场启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周广莲表示,“此次展演活动开创了中国艺术节群众文化交流和惠民展演相结合的先河。”

  

  据了解,此次展演本着节俭、惠民的原则,一改以往演出活动邀请明星大腕的思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参演节目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基层,演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教师、自由职业者等,社会参与面广泛。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筹办十艺节以来,我省惠民演出活动没有间断过。“喜庆十八大相约十艺节”、“喜迎十艺节全民共欢乐”等系列文化活动,全省累计完成各类演出近万场,举办广场文化活动5.2万多场次。

  

  “自筹办十艺节以来,文化下乡、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冯庆东介绍说,全省涌现出了40多个在省内甚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共文化活动品牌,这也成为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在去年“文化惠民”12件实事基础上,我省今年又公布了文化惠民16件实事,完成1万家农村文化大院优化升级、免费培训1万名乡村文艺骨干、继续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等,这均将极大地提升我省群众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从现在开始,省筹委会开展的“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群众文化活动、“中国梦”美术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等主题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0月底,让十艺节真正成为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盛大节日。

  

  原标题:十艺节,文化惠民“一本账”

  

  http://sd.dzwww.com/sdnews/201306/t20130628_8571488.htm

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