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州战“疫”情保春耕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大众网·海报新闻烟台3月3日讯(通讯员 姜建彬 王帮高 孙洪圳 记者 孙国栋)大地回春,农事渐起。眼下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莱州市坚持防疫不松、农时不误,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三农”工作的影响,积极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基础。
3月2日,天气晴好。在山东中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一栋温室大棚里,几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清理完西红柿蔓藤、整理好土地之后,紧接着另外几名员工又忙碌着栽下甜瓜秧苗。
“甜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不易积水的沙壤土最适合,沙质土壤宜作早熟栽培。而粘重土壤因为早春地温回升慢,宜作晚熟栽培。甜瓜喜光照,每天需要10至12小时光照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耐热不抗寒。”大棚里,莱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尹同萍正就种植技术对员工进行讲解。
山东中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土壤调理技术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充分利用智能化大棚发展多样化特色有机农产品种植,用科技引领企业发展方向,用健康理念打造高品质绿色农产品。
“你看,我们的大棚里安装了空间电场,你可别小瞧这两根电线,它就是利用高压电把棚中的水分子降落到地下,然后使空间的湿度降低,对大棚蔬菜来说,湿度一降低,里面的病虫害就会比较少。”莱州市驿道镇为农服务中心经理刘鲁安对这个农业高科技情有独钟。
据刘鲁安介绍,这个大棚经过了土壤改良技术,并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生产出来的蔬菜完全符合国家食品要求。现在,青岛利群集团每天都派物流车到基地来拉货,这里的蔬菜还销往了威海、济南等地。
莱州市农技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普及新技术、推广新设施等精准到位的科技服务,助力各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和稳产达产,在确保“舌尖上安全”的基础上,保障农产品稳定生产。
疫情当前,莱州市加快推动春季农业生产,变不利为有利,帮助农户拓宽产品销路,引导更多合作社发展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这几天,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维松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200多亩的白菜塑料薄膜履盖层一一挑破,让生长在薄膜下的小白菜重见天日。
“再有两个多月,这里的一大片白菜将会盛开黄色的花朵,非常漂亮。这几天由于天气好,地温蹿得很快,若不及时将蒙在塑料膜里的白菜苗露出来,温度一高,就会影响白菜的成活,所以再也不能等了。”戴着口罩忙着干活的穆伟芳说。
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是省住建厅公布的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白菜制种不仅是村民致富的农业品牌,更是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创新路子。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朱旺村将传统农业耕作转型发展为旅游观光农业,趟出了一条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现在进行春耕生产的都是些种植大户,村里每天都会抽调工作人员对耕作者进行定时监测和记录。”合作社理事长杨维松说,村里要求散户目前先不要集体外出耕作,确有耕作需求的种植大户,需要向村委报备登记后方可作业。
在朱旺村,街道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干部组成的小分队,每天还对地里的耕作者进行体温检测,检查防控措施。
受疫情影响,今年莱州市的春耕备耕遇到不少挑战,该市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引导农民科学有序开展春耕备播、麦田管理、农机具检修,从源头保障农资供应,主动为“菜篮子”基地、畜牧、渔业养殖场等提供服务。特别是对疫情防控期间面临的技术服务、农时用工、农产品配送等问题,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描绘出一幅别样的战“疫”春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