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访|伦学刚:做“细而精”的脊柱外科“微创匠人”

2025-04-09 21:04: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周密

  大众网记者 周密 通讯员 王力娇 王雅慧 烟台报道

  文登整骨烟台医院脊柱脊髓科三病区主任伦学刚,十八年如一日深耕脊柱外科领域,将“精于毫厘、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注入每一台手术。从开放手术的千锤百炼到微创技术的游刃有余,他始终以患者获益为目标,在方寸椎骨间演绎着“细而精”的医学哲学。

  “细节决定成败”,追求手术台上的精准艺术

  伦学刚的履历上,北京、上海顶尖医院的进修经历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医学的精进永无止境。”他常这样告诫自己。在研修期间,顶尖医院里以“细节掌控”闻名的手术案例令他震撼——出血量控制在百毫升内、术后当日即可下床的患者,背后是团队对麻醉配合、切口规划、组织保护等环节的精准把控。

  “外科医生不仅要会做手术,更要懂得如何‘做好’手术。”伦学刚举例道,“比如止血,看似是基础操作,但做得好,患者恢复就快;再比如微创切口,多一毫米可能就多一份损伤。”这种对细节的苛求,让他将目光投向更精细的微创领域,在脊柱的"微孔之境"中寻找突破。

  结缘微创,实现从“开放手术”到“微创先锋”的技术蜕变

  2012年,国内微创脊柱外科初露锋芒之际,伦学刚便奔赴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十院、山东省立医院及青医附院取经。从开放手术的“大刀阔斧”到微创技术的“绣花功夫”,他完成了从传统到前沿的蜕变,一束脊柱上的“微孔之光”也就此深深照在了伦学刚的心底。

  “微创的确是年轻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福音,当然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现在在很多老年患者身上也可以实现。”但伦学刚也坦言,微创并非万能钥匙。他始终认为,开放手术的扎实功底是微创技术的基石:“技多不压身,唯有掌握更多‘语言’,才能与不同病患‘对话’——知道何时该微创减压,何时需开放融合。”

  知“脊”之“微”,个性化诊疗让患者获益最大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个性化诊疗是伦学刚的诊疗信条。因此,他也通过“细而精”的不断进修学习、文献研读和临床实践,构建起庞大的技术库,只为给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诊疗方案。在此基础上,“能保守不手术、能微创不开刀”则是伦学刚坚持的“精准决策”原则,目的只为让患者获益最大。

  曾有一位72岁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及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患者,神经压迫导致腿部疼痛难忍,辗转多家医院,均建议行开放性融合术或多节段脊柱矫形术,面对治疗选择,患者面临两难:单节段融合可能引发邻近节段退变,而长节段矫形则存在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风险高等问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伦学刚创新性采用UBE内镜微创技术破局。仅通过1-2个不到1厘米的切口,精准完成选择性神经减压,既缓解疼痛,又避免破坏脊柱稳定性。术后老人恢复迅速,避免了开放手术带来的长期康复难题。 “高龄患者的手术决策必须谨慎,微创能解决的,绝不盲目开大刀。”他强调。

  伦学刚的从医哲学很简单:注重开放手术中的细节,微创手术的积极应用、个性化的治疗等,目的是患者获益最大,彰显了伦学刚细节与仁心的双重修养。

  在他的手中,微创不是“小手术”,而是放大镜下“细而精的艺术”。他将开放手术的厚重积淀与微创技术的灵巧创新融为一体,践行着“患者利益至上”的初心。“医生的价值,不在于手术难度的高低,而在于让生命回归应有的轨迹。”这句话,正是对伦学刚“微创匠人”的最好注脚。

初审编辑:张辰辉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