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疾控温馨提示: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2024-11-25 10:34: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慧慧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刘宇航 烟台报道

  随着今冬明春供暖季开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也开始进入高发时间段,燃煤取暖、紧闭门窗使用燃气灶、在相对密闭的室内吃炭火火锅等行为,均容易导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从而威胁居民生命安全。为确保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学习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相关知识,改变日常生活中不当行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什么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且难溶于水的气体,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煤炭、木炭、柴火等含碳物质在氧气(空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不完全可产生一氧化碳。它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200~300倍,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抢先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引起脑及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引起组织的受损和死亡。人一旦短时间过量吸入,会对人体造成急性健康损害。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泛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区别于生产场所发生的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及危害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分为3种情形:

  1.轻度中毒: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中度中毒: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等症状。皮肤和黏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

  3.重度中毒:发现时间过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达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若抢救不及时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伴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处理

  1.立即打开门窗或将中毒人员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抢救。若自己意识到煤气中毒,应就地匍匐,及时离开现场。

  2.切断气源。如使用管道燃气,请立即关闭燃气表前总阀;如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请立即关闭钢瓶的角阀。

  3.不要开关电器,熄灭火源。当怀疑有一氧化碳泄漏时,比如有疑似中毒人员、室内闻到臭鸡蛋气味等,不要开关任何电器,更不能使用明火。

  预防措施

  1.在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盆、煤气灶等取暖、做饭时,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烟道、烟囱如有堵塞、裂缝、破损要及时修补。建议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仪,对一氧化碳泄漏做到及时预警。

  2.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燃气、煤气灶具和热水器,要请专业人员安装,切勿擅自改装、迁装。

  3.使用管道煤气时,注意检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损、虫咬,防止漏气。

  4.不在密闭室内点炭火盆、吃炭火锅等,最好放在通风的大厅或者窗户保持通风的地方。

  5.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全身无力、恶心呕吐、反应迟钝等症状,应尽快开门开窗通风,脱离危险环境。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