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海报新闻 通讯员 姜震 曹毅 烟台报道
位于牟平西南部的埠西头村,与栖霞、海阳、乳山等地接壤,距城区65公里,是一处四县交汇之地,因经济基础薄弱,多年来,鲜有银行机构在此设立网点。
上世纪50年代,烟台农商银行的前身——烟台五区农村信用社成立后,在埠西头村设立埠西头信用合作社,老一辈信合人自此开始,身背挎包、手持算盘,步行走千家、进万户,鱼水情深。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烟台农商银行埠西头支行秉承“挎包精神”,扎根地方,服务百姓,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赞歌……
烟台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对商户进行金融宣传
暖心百姓:再远再累也要把服务送到家
“挎包精神”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截至目前,烟台农商银行埠西头支行存款总量6.7亿元,仅上半年就完成了区行考核的全年指标,全区排名第五。这份成绩单,即使在烟台农商银行104个网点当中,也位列前20名。
80多岁的孙福善是下垛玉夼村民,独自一人在家种菜卖菜。埠西头支行客户经理矫政每次路过下垛玉夼时,都会去看望老人。
一次,矫政有两个多月没去,再看望老人时,孙福善拿出两包卖菜钱。“全是五毛、一元的零钱,具体多少也不清楚。老人告诉我拿回去点吧,多少无所谓。最后,我在老人家里点了三个多小时。”矫政回想道。
由于很多村庄比较偏远,距离埠西头远不止十个八个弯,但不管路有多绕、钱有多少,埠西头支行的服务都是百分之百到位。
由于周边大多数村庄都种植苹果,每到销售旺季,埠西头支行所有干部员工全扑在村里,很多人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经常的,晚上接到了储户电话,说苹果刚卖了钱,放在家里不放心。那段时间,我们基本上没有回家的,客户经理和柜员都要频繁去客户家里接送款项。”埠西头支行行长张昌刚说。
今年春季疫情期间,有些村子禁止人员流动,不少储户急需用钱,但又出不了村,这可急坏了村民。
于是,行长张昌刚、信贷主管和客户经理提前设定好路线,一条路线四五个村,挨个村去送钱。这些储户少的万八千,多的两三万,银行人员到了村头,先把钱递给农金员,然后委托农金员把钱付给老百姓,“那段时间,跑了大概七八趟。”
埠西头支行13名干部职工,用真心实意、辛勤汗水、周到服务,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支持。
烟台农商银行开办金融夜校为百姓普及金融知识
救急解困:做革命老区企业的“贴心人”
埠西头是红色革命老区,胶东军区司令部遗址、任常伦抢救室、许世友故居和胶东军区四分所的旧址都坐落于此。
张昌刚说:“金融服务革命老区,振兴老区经济是总行交给我们的任务。经过这几年实践,老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农商行全力支持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助力老区百姓脱贫致富。”
记者跟随信贷主管曹毅走访了几家企业,从整体来看,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好多处于初创发展期。“包括家庭农场、家具厂、红薯加工厂,几家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几十万元贷款就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曹毅说。
木格调家具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加工企业,手工定制的家具主要外销。这些年,埠西头支行一直不遗余力给与信贷支持。
“与农商银行打交道10多年了,一路走来,我们互相信任和支持。”木格调厂长李宝说道。2016年,厂里从埠西头支行贷款18万,购入一些设备和原材料,用于扩大生产,这些年一直保持相同的贷款规模。“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家具出口受阻,资金也不能及时回笼,张行长和曹主任因为这事儿来过好几次,给我们增加了额度,现在升至贷款3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进口木料。可以说,没有埠西头支行的支持,也没有今天的木格调。”
对此,天良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姜筱函也感同身受:“我们是做红薯深加工的,每到红薯收购季节资金短缺时,埠西头支行的资金就像及时雨一样到位。目前给我们贷款60万元,大大填补了深加工红薯的资金缺口。”
服务村民:大伙的事就是农商银行的事
埠西头没有大规模的广场和活动,所以“逢二逢七”的赶大集,就是埠西头农商银行平常最忙碌的时候。每当在集上看到身穿红马甲的金融志愿者,无论修鞋人还是卖肉主,村民们都热情打着招呼。
身处农村,集市上大部分是现金交易,零钱必不可少。“平时卖东西,需要零钱时,几百块钱直接去银行柜台换,如果百八十块的话,他们兜里都备着,就直接从兜里掏出来给我们换。”卖菜的老张,跟埠西头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已然熟稔。
随着扫码支付在农村逐步普及,常年赶集卖货的摊主也摆出了支付宝或微信收款的卡片,但每次提现收取的手续费,总让他们心里觉得有损失,而两张扫码卡片也会经常找不到。
“每逢赶集,我们一方面进行反假币、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另一方面也大力推广智e付聚合支付业务。只要摊主开通了聚合支付,一个码就可以受理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业务。最关键的是,现在聚合支付是免费的,并且第二天就会自动转到银行账户,既避免了收假币,又没有手续费。”曹毅说。
除了资金上的业务,埠西头支行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对辖区需要帮忙的村庄及时伸以援手。今年5月底,崖地村因为土地租赁收入需做账务处理。得知多年来村里的账务一直是手工记账,核算麻烦,行长张昌刚二话没说,派出两名员工,带着电脑、打印机在村里连续工作两天,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尹受君将账务处理完毕。
烟台农商银行送金融服务上门方便百姓
真情流露:难以割舍的“埠西头”情结
埠西头支行现有两位行长,一位是现任行长张昌刚,一位是退而不休的老行长矫政。不管是谁,都是“服务三农”的带头践行者。
埠西头支行大部分干部职工都住在牟平市区。平时,他们要比在市区上班的同事早起近两小时,驱车65公里翻山越岭赶到单位。
为了更好地工作,张昌刚大部分时间待在埠西头支行,白天走访各家各户,晚上住在宿舍。“工作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工作的意义就是这样,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更是为了自己肩上扛起的责任,为了服务好一方百姓。”他说。
无独有偶,老行长矫政参加工作30多年,党龄接近30年,在埠西头支行干过三年行长。原本,他可以选择在市区支行科室里工作,但割不断的感情让他依然选择回到埠西头支行,当一名普通的客户经理,为服务这大山深处的百姓再尽一份力。这份情意让人肃然起敬。
模范带头,精神传承。今年1月,宇旸来到埠西头支行担任运营主管,这是她第二次到埠西头工作。早在2011年7月,刚参加工作的宇旸就曾在埠西头支行从事柜员岗位。
“当时,我都不知道有埠西头这个名字,我妈说这里是牟平最远的地方,同事们说埠西头支行是牟平最苦的地方。来了之后,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领导、主管无微不至地照顾,当地老百姓们也都很淳朴、很热情,时间长了,就慢慢熟悉了,与当地百姓也建立起了亲如一家的深厚感情。在牟平区支行,对在埠西头工作过的人来说,“埠西头”就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一次历练,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自豪,那是我们一起度过无悔青春、一起携手并肩奋斗过的地方。”
埠西头支行只是烟台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烟台农商银行的网点遍布烟台城乡,是全市金融服务范围最广、网点最多的银行机构。作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一直以来,烟台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大力支持烟台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创新服务产品,为烟台城乡的百姓、个体户、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0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3亿元,经营实力迈上新台阶,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40年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思想,开拓了众人眼界,释放了企业活力,提高了运行效率,但烟台农商银行始终坚定不移地往“三农”走,往实体经济走,往中小创新企业走,往民生项目走。
做老百姓身边的银行,做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区, 做小微企业成长道路上的合作伙伴,为人民服务的“挎包精神”,依旧在这里代代传承。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语轩
9月12日,光大银行与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东莞“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Together)”上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光大银行金融科技领域和华为服务号开展全面合作。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与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出席该签约仪式。 [详细]
9月11日,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光大银行)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安信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成立“中国光大银行-奇安信集团网络安全联合创新实验室”。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奇安信总裁吴云坤等领导出席并见...[详细]
9月份“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开展期间,兴业银行烟台龙口支行工作人员走进企业通过举行讲座、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进行金融知识宣传,指导企业员工“正确使用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详细]
光大银行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做好“六保”任务,积极支持抗击疫情,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李晓鹏董事长在两会期间提出,金融企业在“增量、降本、便利”这三个方面,要敢于担当,增加对实体经济融资总量,特别是满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制造...[详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非接触式线上金融服务的需求推动,数字化建设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光大银行在“敏捷、科技、生态”战略转型的指引下,聚焦“新技术、新平台、新人才”,积极发挥金融科技新动能,全面深化“123+N”数字光大发展体系,提速银行数字化转...[详细]
“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华夏银行烟台分行推出“教师易贷”,为辛勤的园丁们送来专属福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