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本土 深挖潜力 烟台银行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19-09-05 17:4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近年来,烟台银行始终围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银企战略合作为抓手,坚守定位,深耕本土,深挖潜力,积极助推烟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截至2019年8月末,烟台银行各项贷款已经达到408.87亿元,信贷资金主要投向了制造业等地方实体经济领域,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创新产品 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为了充分发挥政银平台作用,烟台银行通过不断完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开辟适合政策采购中标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努力帮助项目中标企业缓解履约资金困难,依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筛选有意向的客户,主动与客户进行对接,并借助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贷”,为政府招投标中中标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山东某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便是该新产品的受益者。公司通过参与市、区财政及企事业单位招标活动获得烟台市内政府财政出资的中小学生免费营养餐,食堂经营及部分学校、社区食堂快餐供应。近日该企业中标后需要向上游供应商付款,因此有资金需求,烟台银行在对接企业后,通过“政府采购贷”这一产品,为企业办理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因企制宜 打通民营服务通道

  近年来,烟台银行精准实施“分类分策”,重点对接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如海工装备、核电装备、新材料、旅游、现代农业等,并且配套出台全行性的信贷指导意见,不断加大推动产业升级工作。为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烟台银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信贷审批效率,打破惯有的信贷例会制度,采用授信业务专职审批模式,因企制宜,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证效率,为民营企业贷款打通绿色服务通道。

  蓬莱市某船业有限公司以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修造为主营业务,近几年受全球造船市场低迷影响,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银行融资需求难度增大。烟台银行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与企业对接,“因企制宜”,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情况及周期特点,选择合适的业务品种,优化信贷流程,提高了放款效率,授信初期为公司提供了5500万元的授信额度,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之后公司成功转型,订单量稳步增加,经营状况良好,烟台银行逐步增加对该公司的支持,目前授信额度已达到数亿元。

  科技融合 拓展金融服务受惠面

  为更好服务烟台地区民营及小微企业,不断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烟台银行根据市场需求,深化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拓展线上金融服务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探讨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提升服务手段,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采纳互联网思维及互联网创新模式,充分利用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盘活上游N级供应商应收账款,为供应链上小企业客户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9年8月末,烟台银行供应链相关产品授信余额近3亿元。

  多措并举 破解民营企业“首贷难”

  烟台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断探索创新新生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机制,多措并举破解民营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通过搭建平台、创新产品等方式,深入挖掘处于成长期、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首次信贷资金支持方案,有效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首贷难问题。

  烟台市某土石方工程公司便是烟台银行首贷培植成功的企业之一。公司近年来因业务不断扩大,流动资金明显紧张,成立以来一直未获得银行授信,融资比较困难。烟台银行在小微企业“进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针对企业经营情况,细致考察,精心设计授信方案,5个工作日便为企业办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为企业送来“及时雨”。截至2019年8月未,烟台银行为首贷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

  多方筹资 扩大绿色信贷覆盖面

  作为本土银行,烟台银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紧跟烟台市战略布局,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支持地方新旧动能转换能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助力。“绿融贷”便是烟台银行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而专门研制推出的专项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的创新型产品。该产品利用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符合国家绿色产业项目。由于扶持目标明确、服务措施接地气,“绿融贷”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追捧,在“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优秀金融成果竞赛”中“绿融贷”凭借行业方向明确、扶持实体经济力度大、业务种类多等优势,在全市15家金融机构申报的17项金融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一等奖。截至目前,烟台银行共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0亿元,累计支持绿色项目55个,涉及绿色贷款余额近7亿元。

  作为地方性银行,烟台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烟台百姓”的市场定位,在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授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以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为导向,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力支持了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

初审编辑:张雪松

责任编辑:石冠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