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 财经要闻

家电骗补近亿 堵住政策漏洞加大处罚力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2013-06-28 08:23:00

原标题家电骗补近亿 须堵政策“空子”

    近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8家知名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9061.84万元。博友呼吁,对补贴政策和流程漏洞进行梳理和修补,严惩乱象。

    拿补贴“上瘾”

    上述审计结果显示,格力电器骗取金额最高,达2157.76万元;长岭冰箱、TCL空调、格兰仕空调、长虹空调、美的空调、乐华彩电、扬子空调金额紧随其后。有博友指出,多轮家电刺激消费政策均有企业骗取补贴现象,可谓拿补贴“上瘾”“骗补”已成为家电行业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博友“卓创资讯plas我塑我行”指出,家电企业挖空心思“做手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虚报产品销售数量、申报不实材料,可谓费尽心思、煞费苦心,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针对审计结果,格力电器25日发布澄清说明,否认企业存在“骗补”行为,称违规获取补贴金主要因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所致。

    对格力的澄清说明,博友“欢言言”称:“对企业来说,很多数据是经销商一层层报上来的,在销量大、经销商队伍庞杂的情况下,企业难免出现疏漏。”但也有博友表示,这是企业“缺乏责任意识”。

    堵住政策漏洞

    博友“赵查理”认为:“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一是政府机关没有明确‘节能’标准,一切都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二是政府把关不严。”

    许多博友表示,统计节能家电销售数据的权限在企业手中,节能标识由企业自行粘贴,这就导致企业“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利益驱动下,钻政策的空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企业钻空子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关部门把关不严、监管不力。按规定,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必须做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跟踪,确保每台产品、每分钱的流向都有据可查。然而有博友指出,实际操作中,一些部门和官员却简化程序,敷衍了事,甚至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监管不力自然给了无良企业以可乘之机。

    有博友认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监管流程,封堵政策漏洞,让补贴节能环保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加大处罚力度

    博友“pipingring”认为:“政策有漏洞、企业受利益驱动以及以往处罚过轻,三大诱因催生了‘骗补’现象。”有博友认为,以前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中,也有企业被曝“骗补”,但处罚并不重。因此企业再次面临“诱惑”就很难抗拒“乖宝宝的阳光”发微博称:“中国的违法成本太低,中国的违规成本太低,中国的违纪成本太低,罚款几千、几万、几十万,像是小孩子过家家!”博主“洪仕斌”则表示:“当‘骗补’成为潜规则,成为一些企业的赢利通道,这让其他想正身正己的企业情何以堪,有时只能同流合污。”

    博友“梁振鹏”认为,“监管不严,惩罚力度不够,让骗补的家电企业根本不在乎审计。”既然违法成本低是导致企业“钻空子”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彻底整顿“骗补”现象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从而提高震慑力度。

    还有博友表示,产业振兴和家电补贴虽然拉动了需求,但造成了家电企业对政策的过分依赖。因此,博友“策划人冯洪江”总结道:“所以还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最好。”

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