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1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 财经要闻

中韩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将面临新形势新机遇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   2013-06-26 09:13:00

  中韩两国建交20余年来,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经贸合作成果尤其令人瞩目。201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较建交之初增加50多倍,年均增幅高达21.7%。两国领导人确立的到2015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投资目的地,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两国经贸合作不仅有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韩国企业从最初把中国作为单纯的出口加工基地到现在把中国视作巨大的市场机会,认识上的变化导致双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拓展。不久前,韩国代表性企业三星电子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在西安破土动工,韩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现代汽车也正谋划在中国西部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线。这表明,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合作正在瞄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未来。

  中韩经贸合作能够取得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一是得益于两国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所形成的天然优势,二是得益于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所创造的良好环境,三是得益于两国产业结构和资源要素互补所带来的持续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变化,促进中韩经贸合作向前发展的动力不会变。

  在过去几年里,中韩两国经济均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和洗礼。这期间,两国不仅保持了各自经济的相对平稳发展,也将两国合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两国率先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为了谋求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两国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保持着良好的协调与合作。

  毋庸讳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存、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的情况下,中韩两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比如,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比如,在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下,以制造业为支撑的中韩两国经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从双方的经济现状看,两国的工业水平正在接近,在互补性减弱竞争性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产业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这都需要两国政府和企业界发挥更多智慧。

  机遇和挑战永远是并存的。今年以来,中韩两国都顺利完成了政府换届,经贸合作也面临新的前景。中国政府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韩国政府也提出了发展“创新经济”的理念,决心把以投资为主的量的增长转变为以生产效率为中心的质的增长。两国政府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这为今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营造了巨大潜力。

  在新形势下,中韩两国要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应以构建中韩自贸区为抓手。有关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迄今已进行过5轮谈判。自贸协定将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制度红利,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升级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两国政府应该着眼大局和长远,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加快谈判进程。签署自贸协定不仅有益于两国经济发展,也必将为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的动力。

  此外,中韩经贸合作还应进一步拓宽领域。目前,传统领域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在推动中韩经贸合作向前发展过程中需要挖掘新的增长点。中韩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较为契合,双方可大力加强绿色产业合作,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领域投资合作。与此同时,双方应加强信息交流,不断发掘和培育新的合作机遇。

  原标题:中韩经贸合作的新形势新机遇

许堂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