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 码: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首  页 | 新  闻 | 山  东国  内国  际体  育财  经烟  台| 蓬  莱

         便 民 | 女  性娱  乐 | 健  康图  片汽  车 | 房  产论  坛 | FLASH

      您的位置: 财经速览

警惕高油耗大排量汽车进口猛增加剧我能源紧缺

2005-12-06 08:39:28

      新华网天津12月5日专电(记者张泽伟)来自中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口岸天津的统计显示,今年汽车进口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油耗低的小排量汽车进口锐减,而油耗高的大排量汽车进口猛增。

    专家认为,在目前中国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汽车的形势下,大量进口大排量汽车势必加剧能源紧缺。

    来自天津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9月份,天津口岸进口被称为“油老虎”的汽油越野车激增,其中,进口排量大于3000ML的汽油越野车1213辆,价值518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和202%;进口排量2500-3000ML的越野车1793辆,价值334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8%和122%;进口排量1500-2500ML的越野车529辆,价值9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1%和175%。

    而今年前9个月,天津口岸共进口汽车43236辆,价值13.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13.5%和13.7%。天津海关统计分析科副科长娄立群说,在越野车进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天津口岸的汽车进口却出现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小排量汽车进口大幅度下降了。天津海关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汽车进口出现的“一增一减现象”(即大排量汽车进口增加小排量汽车进口减少),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的进口越野车消费群体已初具规模,一些新潮时尚的进口越野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娄立群说,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中国居民对越野车的需求大增,尤其是私营工矿企业家和房地产商成为购买越野车的主力军,这些消费者追求新潮和时尚,看重进口高档越野车良好的越野性能。但由于目前国产越野车集中在中低档车型,在性能、舒适程度等方面无法与进口车抗衡,高档越野车只能依赖进口。从目前市场上看,陆虎揽胜运动版、宝马X5、沃尔沃X90等新款越野车成为进口越野车消费群体的首选,这些车的销售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是汽车使用成本的提高,抑制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进而影响了小排量汽车的进口。今年来,原油、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广东等地出现了机动车燃油紧张的状况,一些消费者因此取消了购车的计划。同时,目前国内汽车信贷资金风险已达960亿元,消费者信贷难度增加,资金问题成为一些消费者购车的又一障碍。另外,停车难、交通拥挤等因素,也抑制了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

    三是国外汽车生产商改变策略,以前靠进口进入中国的一些小轿车,现在可直接在中国生产。据天津海关介绍,往年日本小轿车进口的主流车型是丰田佳美和日产风度,随着今年国内合资生产的丰田皇冠、本田雅阁、日产天籁等大量上市,加上日元升值等因素,日本进口小轿车出现明显下降,如,今年9月份天津口岸进口日本车2047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

    专家说,虽然汽车进口出现的“一增一减现象”有多方面原因,但值得警惕的是,大量进口油耗高的大排量汽车势必加剧能源紧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正智说,汽车是中国能源消费的“大户”,目前中国汽车保有约3000万辆,年耗油约8000万吨,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汽油年产量的80%、柴油年产量的20%被汽车消耗掉。张正智说,鉴于能源紧缺、汽车(特别是大排量汽车)耗油多等情况,鼓励发展和使用小排量经济型轿车是缓解能源紧张的良策。(完)

                                                                              新华网

                                                                          编辑: 余梁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上一条: 中航油获1.3亿美元注资重组 BP、淡马锡入股
 下一条: 中央释放密集信号 产能过剩行业将迎来整合浪潮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 闻 搜 索

关键词: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