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 码:
 

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首  页 | 新  闻 | 山  东国  内国  际体  育财  经烟  台| 蓬  莱

         便 民 | 女  性娱  乐 | 健  康图  片汽  车 | 房  产论  坛 | FLASH

      您的位置: 财经速览

民调显示:57%的人觉得养老“得靠自己另攒钱”

2005-12-05 09:03:34

    九成以上的人现在担心养老问题,57%的人觉得养老“得靠自己另外攒钱”        

    中国人历来讲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谁来养、怎么乐,在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却还很不健全的今天,越来越成了一个问题。

    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公布了养老保险新方案,把人们私底下对养老问题的隐隐担心一下子升级为公共话题。田部长耐心细致地解释了半天,想在年终前给大家送个利好消息,但公众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担心却丝毫未见释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网络调查(截至发稿时共有4736人参与)显示,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崇尚“多子多福”,而这“福”便来自“养儿防老”的观念。然而今天,对于生活在城镇的人们来说,靠这一方式安度晚年已经不“主流”了———根据本次调查,现在还持“养儿防老”观念的人已经不到4%。考虑到本次调查是通过网络进行,而“触网”人群多半是非农、城市、年轻人,因此只能说,这一结果代表了年轻居民城市化的养老观念。

    不指望孩子,人们对退休之后生活的信心建立在哪里呢?

    35%的人相信“现在每月交养老保险,到时候肯定有保障”,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事儿真是说不好。本次调查中,92.1%的受访者对自己“走不动以后”的生活感到焦虑,而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人们的担心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现行制度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处于空账运行状态,在职职工所缴纳的养老金不得不用来支付当期的退休金。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前部长郑斯林曾经透露,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相当于我国一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另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因此,未来会怎样,公众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其次,退一步讲,即便足额拿到了养老金,但生活水平比起退休前肯定会下降不少。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假设某人平均月薪5000元,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为15年,那么此人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1000多元。如果在职时工资还不到4000元,那么15年以后拿到的养老金就肯定在千元以下了。

    上个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养老司司长焦凯平借着《东方早报》采访的机会,出面保证“改革绝不会以牺牲职工待遇为代价,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但在本报记者调查时还是有受访者表示,即便未来社会的平均工资还不能确知,但是“如果真的只有这点钱养老,肯定是有问题的”。

    求人不如求己。调查显示,57%的人认为如果年老时还要过“有点面子”的生活,就得从现在开始攒钱。“自己口袋里有钱,才不怕打雷下雨”就是一种最普遍的心态。至于这笔钱的多少,据《东方早报》的一项1693人参与的全国调查表明,39%公众觉得如果手里有10万~30万元的存款心里就不慌了,另有8.7%的人觉得这笔钱“不能低于50万元”。

    面对此种未雨绸缪的心态,有关专家已经建言,无论中国将来养老保险体系的结构如何,现在的当务之急都是恢复养老保险体系的信誉和资金的可行性。毕竟“一个运行良好的现代社会不可能放弃养老保障”,如果人们普遍对养老金能否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表示怀疑,那就说明这项改革还没到位。

    更有受访者表示,他之所以对养老金没有信心,更多的是因为对社保基金的管理不放心。“我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

    世界银行曾经有个建议,考虑到预期寿命的增长,中国要解决养老问题,调高男女法定退休年龄或许是适宜的,而建立一个透明的调整养老金水平的方法则势在必行。这只是点到了中国养老问题的一部分,因为在农村居住的大部分人,至今还没有纳入到任何保障体系中来,更别说透不透明或者领到的养老金能不能过个舒服的日子了。

    中国的养老保险如何取信于民,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可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诚意的最大考验。(记者 董伟)

                                                                              中国青年报

                                                                          编辑: 余梁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上一条: 发改委重拳出击 2400种药品价格纳入国家监管
 下一条: 认清形势把握大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更大作为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 闻 搜 索

关键词: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