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专题 > 果蔬会2012 > 烟台特产

烟台栖霞:打造有“文化”的苹果产业链条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2-06-21 13:26: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大众网烟台6月21日讯 (通讯员 新忠 王强 言芳 记者 其天 实习生 曹平)“苹果之都”栖霞市在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创造性地将剪纸、戏剧、音乐、美术等元素贯穿其中,使苹果产业上的文化味越来越浓。
  
    烟台苹果栖霞产。做为国内最大的苹果主产区,栖霞市目前苹果种植面积达66万亩,年产优质苹果150万吨,农民收入的80%来自果业。全市人均种果一亩地,全国人均供果一公斤,持续的产业培育使栖霞的苹果产业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据统计,如今该市有40万农民直接从事苹果栽培,5000多人从事果品流通,1000多家相关企业从事苹果产业化链条拓展,累计有50万人直接受益苹果树。

    作为果业大市,苹果产业一直是栖霞市的支柱产业。但当苹果的种植和产量达到一定极限时,如何增加苹果的附加值,最大限度地促进果农增收就成了摆在栖霞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市就把文化与苹果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大力发展苹果文化产业,并先后成立了苹果生产协会、苹果流通协会、苹果文化研究会等机构,积极组织会员进行文化调查、学术研究、面向社会举行公益讲座以及苹果文化保护与开发、打造苹果文化品牌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行苹果文化产业发展,栖霞市重点在剪纸、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方面下功夫,把苹果产业发展与之结合起来。剪纸方面,通过成立剪纸协会和举办形式多样的剪纸比赛活动,使这种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把剪纸图案晒制到红彤彤的苹果上,开发出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苹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苹果剪纸文化”,使人们在品尝苹果的同时,也得到了艺术的享受。现在,该市每年可生产艺术苹果一亿多个,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倍受人们青睐;戏剧方面,充分发挥市吕剧团及庄户剧团的优势,先后编排创作了小品《诚实果农谈生意》、《叫卖声声》、相声《苹果害虫与青田纸袋》、快板书《谁不夸俺果乡好》等节目,并组织人员深入各村进行宣讲,极大提高了果农的果业技术管理水平;音乐方面,积极进行文艺创作,先后创作了《山青果也甜》、《果乡醉了》等歌曲,用歌声来宣传栖霞苹果;此外,他们还组织市内优秀文艺创作人员,围绕苹果产业发展,每年都举办美术、书法、摄影等专题创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为苹果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苹果产业与文化的相互整合、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了栖霞的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加大对栖霞苹果的宣传力度,从2002年开始,栖霞市委、市政府立足于苹果的产业和文化发展,整合各方面优势,开始举办苹果艺术节。在举办方式上,坚持内外互动、借势造势,第一届选择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在北京与栖霞两地同时举办,第三届至第八届在栖霞举办,第九届借助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契机,把苹果艺术节搬到了上海。今年的苹果节,该市以“栖霞苹果,走进超市”为主题,重点为果农搭建起苹果直送超市的桥梁,增加果农收入。北上南下,借助首都和世博会的舞台,极大提升了栖霞苹果和城市的知名度,也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栖霞苹果供不应求。据了解,近年来栖霞苹果年年卖得快、售价高,每公斤比周边地区平均高出0.3-0.5元,每年都可为果农增收亿元以上。今年的开称价更是高达每斤3.5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苹果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栖霞的苹果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该市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为此,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集果园观光、苹果采摘及科普推广于一体的观光果园,积极探索利用名人效应宣传推介栖霞苹果的新途径。目前,全市共建成桃村国路夼、蛇窝泊红旗岭、观里塔山等50多处观光果园,年可吸引深入田间进行苹果采摘的游客近万名。2009年,又提出全新的理念,即通过吸引知名旅行社、国内外知名企业、大超市、高端成功人士走进栖霞对果园进行冠名、授权,让他们在栖霞拥有自己的苹果园,打造特有的苹果生产和供应基地。目前,该市已有近百处果园被冠名,其中不乏全国知名企业、旅行社及作家舒婷、关仁山等,有30多处全国知名大超市与栖霞建立了供销合作关系。

王郝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