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民乐创作从生活中饮甘泉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王立元   2018-09-29 16:47:00   作者:王立元

  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茉莉花》在祖国广袤大地上流传着多少个版本?如果没有艺术家的采风,人们无法想象除了南京六合的版本,在京津冀地区就有好几个版本在流传,在黑龙江哈尔滨、吉林梨树,甚至新疆伊犁等地也有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在传唱。

  “磨剪子来,戗菜刀——”当这悠远绵长来自北京胡同的吆喝声,在国家大剧院的殿堂响起时,观众感到格外震撼。曾几何时胡同深处的叫卖勾勒着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创作者将这些市井声音提炼加工并巧妙融合,采用京剧的唱腔谱写了一曲《老北京》,唤醒了现场观众的记忆,更触动了大家的心灵。

  日前在国家大剧院,中央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的“畅想京津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场音乐会中那些有着民间元素和生活基因的作品格外受到欢迎,国家院团能把街头巷尾的吆喝叫卖声,以高雅艺术的形式搬上舞台,并得到观众格外热烈的掌声,不难看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无穷魅力。

  前些年时,民乐一度被认为“曲高和寡”,创作不接地气,不了解市场,不去引导观众的审美取向,出来的就是一些“三难”作品:演奏难、演出难、理解难。这样的音乐,只能是孤芳自赏,不能引起共鸣,导致剧场里的观众越来越少。

  也有一些民乐组合探索民乐流行化,却只限于形式的创新,靠站立演奏或靓丽的形象博取一时的眼球,其旋律不吸引人,或者乐曲的内涵不行。最终,这些新民乐组合在火了一阵后也销声匿迹。

  其实,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是民众最熟悉的东西,很容易产生共鸣。为什么过去一些老作曲家的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传诵?因为他们那一代人有非常丰富的生活阅历。只有作曲家自己具备了深刻的东西,作品里才能有这种深刻。

  一首《天南海北茉莉花》,创作者用了11个月的时间采风,有些地方只剩只言片语、一个旋律,有时候为了等一个会唱的人要在当地待上几天的时间,他们把这些不同地域的声音采集回来,教会合唱演员。创作者把这些乐曲经过加工整理和改编呈现给大家,也想让观众和作者一起和着历史的脚步,在《茉莉花》的优美旋律中,聆听祖国辽阔版图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文化心声。

  近几年,很多民乐团重新认识到深入生活采风的重要性,创作团队跟东海渔民交朋友,找到渔民号子的雄浑和嘹亮,和陕北农民在一起,感受信天游的苍凉和辽阔,和最广大的人民同呼吸,才能把握时代的强音,这种回归,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

  传统是一条河,民族音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凝聚成了精神与思想的伟大力量,采风不仅可以捕捉广袤大地上的不同声音,更是传统文化的不断浸润。就像名曲《百鸟朝凤》,通过对布谷、鹧鸪、燕子等鸟叫的模仿,传达出人们栖身自然、热爱自然的欢快情感,以此诠释“天人合一”的中华智慧。

  《茉莉花》的旋律有了不同的演绎,“磨剪子来,戗菜刀——”也可以搬上高雅艺术的舞台,民乐的创新天地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