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古琴是用来和自己谈心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雷虎   2016-12-25 16:11:00   作者:雷虎

  近年来,古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热爱。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古琴的生命力何以能够穿越3000年时光直抵信息时代的人心?在这篇对传世古琴师的寻访故事中,从琴师的手作、匠心中,我们或许能感知一二。

  “每次听到什么地方拆房子了,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绝大多数时候,听琴的都只有门前的黄狗、梁上的灰猫,还有那些在田间劳作的村民。”

  “古琴在古时,是和自己谈心的乐器。现在,却变成了和别人交往的道具。”

  《良宵引》引路到“农家”

  茅毅,中国古琴学会理事,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诸城派第六代传人,“精于古琴修复及制作”。

  先生的斫琴室地处苏州最南郊,路不好找,以至于我们的车从苏州市区开出四十分钟后最终迷失了方向。好在茅毅先生的徒弟很快发来信息:“从街口的垂柳拐进来,沿着小河边的小巷往里走,走过拱桥时停一下,听一听,顺着琴声走就到了!”

  站在路口屏气凝神,凉爽的秋风中还真有古琴的声音,这是一曲奏到尾声的《良宵引》。它来自一栋二层的普通民宅。在茅毅先生徒弟小胡的指引下,我们从后门进屋,首先看到的是堆积在过道里那长长短短的圆木。

  “这些都是茅毅先生从各地收购来的琴料!”小胡指着一截房梁模样的旧木头说:“制作古琴以风干百年的陈杉木和桐木为佳,因此茅毅老师在很多地方都安排了‘间谍’,每次听到什么地方拆房子了,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穿过放木料的过道就到了堂屋。堂屋的布局和普通的农户家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农户家墙壁上通常会挂一串串腊肉,而“云雪堂”的墙壁上则挂了一水儿的黑色的古琴;农户家大门口往往伏着一只猫懒洋洋晒太阳,而这儿却摆了一只琴案,有一位着衬衫的年轻人把腰杆挺得笔直,双手在琴弦上拂动,就像柳枝划过水面,看到有人进门,也没有停下的意思,因为这曲《良宵引》正入佳境。等我们已经端着茶杯喝过三杯了,他才曲毕走过来端着茶汤轻呷慢饮。

  趁他饮茶的间歇,摄影师开始观摩那堵琴墙,而我则拿起琴谱不懂装懂。拿起琴谱我蒙了,这琴谱既不是五线谱也非简谱,难道是工尺谱?也不是,明明全是汉字,不过我一个都不认识。经介绍后我才得知,这叫减字谱,是唐末曹柔创造的古琴专用琴谱。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茅毅老师要求我们斫琴之前,首先要学会弹琴,弹琴还必须识减字谱。”刚才弹琴的青年小张这时凑了过来,这本厚厚的琴谱是师徒三人的工作调剂。每当他们斫琴累了,三人就轮番上阵,玩一局“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好戏,尽管绝大多数时候听琴的都只有门前的黄狗和梁上的灰猫还有那些在田间劳作的村民。

  当三杯饮尽后,茅毅先生终于抵达。拭去头上汗珠,饮过一杯后,他坐在弹案前放开琴谱,开始自顾自地弹起来,弹到兴高处,闭起眼睛摇头晃脑起来。三分钟后,一曲弹尽,他才回过头来和我寒暄:“抱歉,上午在上海举办的古琴雅集,这曲《归去来辞》我悟出新意,所以再练习练习!”

  他自己弹得爽了,旁边两个徒弟也手痒了,于是我们便在徒弟们《归去来辞》的琴音里,开始看茅毅斫琴。

  乐师“秒变”农夫与木匠

  茅毅的祖母高松如,是古琴家、诸城派第五代传人、诸城派大师詹澄秋先生入室弟子。因此他打小便见惯了家里高高挂起的各朝古琴。“不过,真正对古琴有了感觉,是七岁时在广播中听到古琴声后。”于是,茅毅向家人提出跟祖母学琴。这个要求当即被家人拒绝了——“将来没饭吃的”。

  成人后的茅毅仍然学了音乐,还东渡日本学乐器制作理论,之后回到南京艺术学院教钢琴调音。在拐了一个大弯后,最终又回到家传的古琴上。然而问题来了——从小被家传高品质老琴把胃口吊得老高,以至于茅毅成为一名职业琴师时,蓦然发现,自己却对市场上的古琴无法忍受。自己斫琴?一个“恐怖”的想法油然而生。

  说这样的想法“恐怖”,是因为,中国文人一向是重道轻器的。而古琴又是文人的专属乐器。祖父茅受廷为著名学者,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祖母是古琴家;父亲茅原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母亲黄家燕是中学美术教师,师从国画家王个簃先生;老师梅日强为古琴广陵派第十一代传人……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茅毅,多多少少有着国学世家子弟的心态,突然要自己弯下腰来,做个集农民、木匠、泥瓦匠于一体的斫琴师,曾经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

  但是如果琴之不存,艺之焉附?最终,对器的不屑没能扛住对琴的狂热。茅毅终于成为一个痴迷的斫琴师。

  此刻,只见他穿过堂屋,轻轻推开东厢房门。东厢房是开料室,开料室正对着门是一张约一米长、两米宽的案板,案板上正放着一块条形木板。东边的墙壁上十几张半成品古琴一字排开,就像稻田中等待浇灌的禾苗。

  茅毅一进门,似乎立刻被这些禾苗的期盼所召唤,卷起衣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墙边,伸出手在那些古琴上逐一抚过,就像农夫抚摸着稻穗。最终,他把手指定格在一块琴形的薄木片上,取下薄木片覆盖在案板上的木板上。拿着铅笔在木板照葫芦画瓢画出古琴模样。

  “虽然斫琴师们也用白果、松树等诸多树种做过尝试,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这块木板是一栋老宅的大梁,是老桐木了,用来做古琴是最好不过了,所谓'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音’,古人总结下来的话,虽然听起来很老土,但是错不了!”茅毅在桐木上边画琴边讲艺。当老桐木上完整的古琴图案浮现出来后,他把琴模挂在墙壁上的同时取下大锯,从案板上抽出长木凳,把桐木放在木凳上就开锯了。茅毅先生就从农夫变木工了。

  只几分钟工夫,桐木板就变成了琴形的粗坯。这时,茅毅把大锯挂到墙上,取下约十厘米长的小锯开始精加工。细活得慢工这话没说错,小锯一锯就是半个小时。这时徒弟们琴瘾也过足了,看师傅在干木工活儿都过意不去了,纷纷从老师手上夺取家伙。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