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秧歌火红年”2024海阳大秧歌贺年会开演

2024-02-16 18:00: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梅雪丽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徐盛世 姜祥 烟台报道

  正月初七,年味正浓时。在海阳市新元广场,一场由数万人线上线下同步观看的海阳大秧歌贺年会又为龙年新春“添了一把火”。

  早上七点,来自凤城街道的众艺秧歌队队长王洪升正在集合点鼓舞着队伍士气。“我们一大早就来了,今天的表演很重要,我们队里的人都很重视,必须得早点过来做准备。”作为今年参加海阳大秧歌贺年会的14支队伍之一,王洪升对自己的队伍很有信心,“我们最具特色的就是双穗双棒花鼓,不同其他队伍的手把鼓,我们是绑在腰上,并在传统的基础上添加了窜花、挽花、鹞子翻身等动作,保留了原生态传统的凤城大秧歌的特征。”

  准备就绪后,10支秧歌队自海阳路向新元广场依次沿街进行巡演,沿街巡演过程中,大量市民被大秧歌的锣鼓声吸引,前往观看演出。

  欢快激昂的鼓点敲出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纷飞的彩扇与观众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随着主持人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秧歌队的精彩表演”,碧城区岱格庄村秧歌队和方圆街道牟家村秧歌队在“乐大夫”的带领下踩着鼓点儿铿锵登场,“乐大夫”手执甩子舞步灵动,走在秧歌队最前方;锣鼓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十足;花鼓上下翻舞,激情澎湃;彩扇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锢漏与王大娘嬉笑打闹,俏皮扭动。随后其余12支秧歌队依次登场,为全场观众带来了精彩表演。现场高潮迭起,欢声雷动,偌大的广场被围观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

  在现场,正在候场的秧歌队演员们还手把手教群众扭起了秧歌。“海阳大秧歌名声在外,一直都想找机会来现场感受一下,刚才学习那几下,感觉自己年轻不少,海阳大秧歌真不错。”来自威海的张先生很是激动,他说自己一早便来到新元广场寻找最佳观看位置,在凛冽的寒风中,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早已就位,足以看出海阳对这场活动重视程度之高。

  海阳大秧歌表演内容丰富,其队伍结构严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由三眼枪、彩旗、香盘等构成。其次是乐队,由大鼓、大锣、大钹、京镲、手锣等组成。接下来是舞队,一般有各类角色几十人,其中包括指挥者——乐大夫,集体表演者——花鼓、小嫚等,双人表演者——货郎与翠花、箍漏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等。

  海阳大秧歌从明初一路演绎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百姓的喜爱为大秧歌的延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借助一年一度的海阳大秧歌贺年会,希望更多的老百姓喜爱上海阳大秧歌,一起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海阳市文化馆馆长冷平看来,大秧歌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和记忆,凝聚着海阳人民的智慧,经过几百年来的世代创造、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展现海阳传统文化风貌的文化精品,希望能把海阳大秧歌传承、发扬下去。

  “此次活动是2024年海阳大秧歌贺年会系列活动最重要的一环,海阳将全面推动大秧歌进景区、进乡村、进大集、进广场,传承发扬海阳大秧歌的文化艺术魅力,全城舞动,带动城乡文化繁荣,激发乡村活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据海阳市文旅局局长任飞介绍,海阳还将以此次秧歌贺年会为契机,邀请张荫松、于信、盛玉宾等重量级师资力量,深入民间实地,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开展采风研学活动,以传承发展海阳秧歌文化为中心议题,从历史文化、风格流派、教材建构、舞台创作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为繁荣发展海阳秧歌文化建言献策。

  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荣誉满满,先后参加了CCTV舞蹈大赛、北京奥运会演出、上海世博会巡演、西安园艺博览会巡演、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新春汇演等国内外大型演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省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近两百项,如今海阳大秧歌已经成为海阳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名片,为海阳、为烟台、为山东赢得了赞誉和荣耀。

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