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扎实做好“三篇文章” 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

2020-08-25 21:25:0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相萍 通讯员 张善昆 烟台报道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围绕就业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创新方式,千方百计合力攻坚,扎实做好人才供需对接、政策红利释放、服务环境优化“三篇文章”,用心用情用功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2019年以来全区净增就业人员3200余人,有力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

  做好“人才招聘”文章,全面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开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招聘。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月”“高新区春风行动暨春季招聘会”“职业院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参加2019年全国高校优秀毕业生(烟台)推介会,搭建人才供需平台。特别是2020年以来,针对疫情不利影响,6月份在全市率先举办“创新创业·智汇高新”大型系列线下招聘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小微企业专场招聘会、路演荐岗直播等先后登场,累计发布岗位近千个、11万余人现场观看,达成就业意向近800人,有效缓解了“招工难”“就业难”。

  强化招聘宣传推介。安排专人负责,每周汇总企业招聘信息,在山东省公共招聘网、烟台人才热线、高新区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同时筛选符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点对点”定期推送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等驻区高校。专门印制招工信息宣传海报和宣传页,推送张贴至全区村居、社区,更好对接岗位供需。今年以来先后发布近200家企业680余个岗位信息,累计需求人数2200余人。

  开通返岗直通车。今年2月以来,抢抓企业复工时机,及时帮助解决员工返工返厂疑难问题。建立人社、住建、发改、卫健等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每天汇总区内企业从省内外返岗人员需求,落实“点对点”返岗直通车包车工作,先后累计组织返岗直通车21辆,接返员工480余人,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加强技能提升培训。聚焦就业者“眼高手低”、操作能力弱等现实问题,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职业院校、培训学校等,对大学生、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1400人,提升了相关人员就业技能水平。

  做好“政策落实”文章,全面激发就业创业活力

  落实省市“规定动作”。开展上级政策落实专项攻坚行动,对稳岗返还、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失业保险金、就业创业补贴、就业见习等政策,编发明白纸、小册子,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加大网上审核力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稳岗返还补贴资金700余万元,发放技能提升补贴30余万元,发放失业金近200万元,就业创业补贴30余万元,有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就业大局,激发了市场活力。创新开展“自选动作”。积极落实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对入区落户发展的硕士、博士和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人才,分别给予2、4、6万元一次性购房补助,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230余万元,助力企业引才留才用才。率先实施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分别给予500、1000、2000元/月的生活补助,享受期两年,将凝聚引才力量,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就业服务”文章,全面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优化就业服务环境。发挥好高新区就业部门人员精干、业务集中的优势,将就业登记、就业补贴、失业补贴、创业补贴、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事考试等60余项人力资源业务梳理整合,综合设置就业、失业、创业、档案考试4个服务窗口,创新推出一窗受理、即时出件办理机制,提交资料不断精简,办理时限不断压缩,服务质效不断提升。2020年7月,依托新版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率先推行就业登记全程网办,取消用人单位就业登记现场审核环节,取消填写纸质《招用职工登记》和《劳动用工备案花名册》,省去了企业现场办理的麻烦,实现就业登记“零跑腿”,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为搭建创业者与创业政策、风投资金等的桥梁,建立创业项目交流成长的稳固平台,先后举办两届烟台高新区“蓝海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近200个优质项目报名参赛,10余个项目荣获全市创新大赛奖项,分获特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项目质量、获奖数量均居全市前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一大批“种子选手”和“潜力项目”。

  优化政策服务环境。组织业务骨干,组成服务企业小分队,深入重点企业、小微企业和各类孵化器、创业园等,登门推介政策、服务发展,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7月以来,针对区内小微企业集中的实际,依托钉钉APP,先后组织开展两期“烟台高新区人社政策云课堂”活动,宣讲就业创业、社保医保、劳动法规政策,累计近千人观看交流,帮助企业人资人员消化吸收政策、规范用工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相萍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