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张其天
《传播学:历史、理论与哲学》是传播学博士周海宁(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现象学与传播理论)对威廉·弗卢塞的传播哲学的集大成之作的中文版译著。本书详细阐释了传播学作为人类传播的学问,是如何以符号视角,并通过历史、理论与哲学的角度进行再阐释的。特别是,弗卢塞尔对传播学科学体系建构的紧迫性与重要意义的发现,以及他对人类传播的慎思明辨对考察如今的人类传播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本书的思想内容建构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但是在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重新审视弗卢塞尔的思想之光,我们将无不为他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感叹,为他卓然的思辨性与预见性所折服。
弗卢塞尔于1920年出生于捷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中,原本幸福圆满的家庭,却因20世纪40年代纳粹的疯狂迫害,而致使双亲及妹妹惨死,正在大学求学问道的弗卢塞尔也不得不中途放弃学业,取道英国而来到巴西。然后在巴西进行了媒介哲学的研究与传播学学科体系的建构。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的巴西,历经军事专制的他,仿佛再次感觉到昔日迫害的临近,于是返回欧洲,延续他的理论创作并进一步深度思考人生的意义。
弗卢塞尔思考人生意义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由于深受纳粹迫害及军事专制的威胁,他观察到在大众媒介社会中,大众媒介单向送信的传播结构使收信者只能接收信息却无法反馈,由此收信者只能作为无责任、无意识的被动欣赏者或旁观者,因为丧失主体意识与自由权利。所以,弗卢塞尔思考,技术造成的问题是否通过技术就能够解决,基于此,他确信通过一种平等的主体间的等价视角,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一种以对话为中心的新人道主义社会。弗卢塞尔在现象考察的基础上,将人类社会的症候归结为人类传播的危机,并由此探寻解决之道。
基于现实的考察与问题的反思,弗卢塞尔指出人类传播原则上是源于象征组合而成符号(codes)。具体而言,象征是指根据某种规则指代其他现象的所有现象,并指向人类传播的过程,而符号是把象征整合起来的所有系统,如口头语言、书写的文本等。所以,符号是一种假设,是人们在寻找意义过程中人为地创造的系统。原则上,所有的现象(如石头、声音、手势、颜色等)都可以被人为地协商为象征,并且有多种方式将象征组合成符号。换言之,根据协商,这些现象都能获得一个具体的意义,这些被获得的具体意义的现象成为象征,并被整合为符号。所以,人类通过将现象编织成象征并形成符号以赋予人生意义,也就是说,人类为了储存获得到的信息并为人生赋予意义,而将信息编制成符号化世界。并且,人为地形成的符号化的世界即人们所言的文化的世界。
弗卢塞尔以作为象征系统的符号为基础,对人类文化史和传播哲学进行阐释。他指出在人类使用的传播手段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三种:前历史时代的传统图像符号(绘画、石窟壁画等)、历史时代的文字文本符号,以及后历史时代的技术图像符号(照片、视频等)。并且,弗卢塞尔指出媒介的定义,即在媒介内部符号运转的结构。例如,书这种媒介是指在书这种媒介内部,文本符号在运转而生成的结构。
进一步,弗卢塞尔指出人类传播史上进行了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前历史时代所诞生的传统图像符号,人类第一次作为主体,通过对客体世界的观照,从而从客体世界中退后一步,实现了自身的独立并获得主体性——自此,“人”诞生了。此时人类具有的意识能力为想象能力,例如,将现实的场景描绘成二维的平面;第二次飞跃则是从传统图像的世界跃入文本的世界。此时,想象的关系变成了概念性的关系,人类生成一种构想能力,能够将二维的平面展开、抽象变成一维的线,即文本以理性为基础强调启蒙与发展;第三次飞跃是从一维的线性世界跃入“技术图像”的新平面世界,即文本符号利用照片、电影、电视、视频等装置将线性关系概括为0维的点的世界,例如,我们今天的互联网世界便是弗卢塞尔所指的点的世界。如今,人们应该具有的意识能力为技术想象的能力,但弗卢塞尔指出,这种新的二维平面并非是对场面的模拟,而是由文本世界而来的程序世界。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为:当今世界的媒介表象为以技术符号为中心的技术图像世界,但是当今世界的本质却仍旧为本文符号世界,也就是说当今社会的人类是徘徊在历史(文字文本世界)与后历史(技术图像世界)边界上的人。文/张玲燕、贾雨薇、高方方
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张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