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头条

名博名作:谈“烟台精神”与“英雄文化”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5-05-18 11:49:00   作者:

在胶东半岛听历史涛声
——谈“烟台精神”与“英雄文化”
一清


即使是从世界版图视角看中国,胶东的位置也赫然在目;胶东半岛的土地面积是26314平方公里,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版图,胶东不能算大。但谈到中国的近、现代史,却断不能少了烟台少了胶东这重重的一笔。

“烟台山头,观浩浩黄渤,听二海涛声,抒不尽古今豪情”,这是今人的点赞文字。这一份深长的感喟之语,确实状写了烟台历史与地理位置的重要。在我辈打小的记忆里,烟台、胶东这样的词,是跟“血与火”,“刚与烈”、“雄与奇”、以及“大义”、“威风”、“火种”一类的语义连系着的。由小学中学而大学、由而立不惑至于花甲日近,始知曾让少小时我等击节叫好的《地雷战》就发生在这里;让中学时光里或泪眼婆娑、或心往神驰、或拍桌惊奇的《苦菜花》、《林海雪原》、《黎明的河边》、《迎春花》都是对这一地区故事的展写。还有,我们熟悉的电影经典中《侦察兵》、《车轮滚滚》、《三进山城》等等。特别是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我们几乎熟悉他舞台上的任何一个做打、唱念甚至音乐过门,这样神级的人物原来竟也是烟台胶东人!所以,胶东的红色文化故事,伴随了一代人、几代人的成长;烟台的精神乳汁,滋润了跨世纪的文化心灵与道德土壤。

烟台的过往烟云,胶东的历史涛声,一直,不息地拍打着中国精神和道德的千里长堤与万里海岸,其所卷起的滔天浪花,理应汇入中国时代的交响音诗;其所高扬的革命理想,当然应该成为我们珍之为宝的定海神针与价值指南!

(一)

 

    (2015年5月7日至13日,“网络名博烟台行”走进胶东)

走进胶东,听闻历史涛声的诉说……

烟台山,这个名字的符号意义所呈现的沧桑之意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它能让你勾连出狼烟四起鼙鼓齐鸣的历史画面,它的耸立雄姿和长剑倚天的巍峨,无不表现出华夏民族的不屈意志。狼烟孤直的峰火台,浩瀚及天的黄渤海,刚烈、血性,广阔、海纳。或者是天之命数大任将莅,让烟台必须承受大国崛起的先痛,《天津条约》因了登州港口的水位低浅而将屈辱改移到了烟台。由是,芝罘的民众最早见识了英、法、美、奥匈等西方列强的贪婪嘴脸。随之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通商口岸,带来了治外法权的羞辱。且随着公刘岛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更引至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让烟台民众承受了无以言尽的苦痛,胶东率先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淖之中!

毛泽东主席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救亡图存的抗争也历史性地落在了胶东人的肩上。当现代中国希望的第一缕霞光出现在嘉兴红船上空之际,胶东,正酝酿着一场迎接大阳当空的雷霆震响。1921年底,还是中共荷花初露之时,就有烟台海军学校的李之龙、郭寿生立之潮头,并引来了陈独秀的关注,罗章龙的视察、邓中夏的莅临指导。这些中共早期领导人对烟台火种的重视,乃是因为革命的先知者们心知于烟台火种,势必烧红中国革命轰轰烈烈的“大半边天”!其后的胶东革命斗争史,证实了中共领导人的早期判断,验证了胶东火种与力量不可阻挡的威力。

胶东,是支撑中国雄起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二)

胶东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刚毅不屈的齐鲁文化的深厚学养,来自于胶东儿女国难当头之际救亡图存的文化自觉,来自于革命根据地军民鱼水般的共生理念与实践,来自于山海间流淌的英雄文化的雄厚底蕴。

展开地图,定睛于黄海与渤海交汇处,可以看清烟台战略地位的重要。将烟台与大连连线,可以锁定渤海使之成为外人莫入的内海;将胶东最东端的黑子岛与丹东连线,可以将黄海北部变成华族子民的养渔场与“沐浴池”。胶东,是我国北部最大的半岛,它的海岸线长达千里。古往今来,胶东人“出入烟波里”,扩大了生活的视野,养成了豪放的性格,锻造了意志的刚劲,增强了承受的韧性。他们既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天下道义一肩承当;又受欧风美雨的淋沐,不泥古守旧,愿采撷而创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使得胶东文化内核中有一种担当精神和通达的气质。他们眼界开阔,善于协和;他们顾全大局,忧国奉公;他们追求进步,敢于革新;他们忠诚厚道,光明磊落;他们爱憎分明,刚勇不屈……

这就是精神。所谓精神,就是文化内核,就是文化特质。

当杨宗贵舍弃本名而以“杨子荣”的名字报名参军之时,他放下了所有,且作好了舍弃一切的内心准备。“壮士难移节,贞松不改柯”,大路朝天我且去,乾坤忒重我头轻!当张巨烺置张裕酒业百年老店于不顾,毅然带领妻子、女儿举家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时,他们内心里就只有民族利益而再无商人欲求。正所谓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当共产党人赵书策在引导群众转移过程中,以弄响的爆炸声将蜂群般的日军引向自己时,他就没有过生的留恋,只有成仁取义的选择。就在敌人的子弹穿过他的肩胛和胸口时,他将手中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扔向了敌人,年轻的生命化着令人震慑的虚无。当护送黄金去往延安的王德昌和他的二十余名战士在山西境内雁鸣渡与日寇遭遇时,他们自觉地分为两队,一队强行阻击掩护战友,一队携黄金渡河。谁都知道掩护者的结局。是次遭遇战中,共有孙姓队长等14人牺牲。内中李姓小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忍着巨痛将黄金埋入树下,直到打扫战场他从昏迷中苏醒,奄奄一息之际,仍手指埋金处直至气绝身亡……

这都是怎样的一些人生大义与承当啊!

行走在胶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长廊里,我们满眼装载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壮烈与悲怆。

在日寇入侵后国民沉重的喘息声里,我们看到的这样一则故事,用语言是无法形容当时的内心感受的:

1942年11月的胶东,已入初冬的寒索。两万余日伪军的“扫荡”队伍正发动对抗日根据地的血性清洗,数千名群众被困。当时八路军胶东军区十三团七连六班10位战士意外知道了老百姓将遭遇日军大规模劫杀的危境,于是,他们在班长王殿元的带领下,往返数次冲破敌人的火力网,护送群众上千人安全脱险。当他们第四次返回马石山时,日军开始了总攻。就是这样的10位战士,他们顽强阻击,枪管都打红了。殉国的时候到了,一位倒下了,第二位倒下了……第七位倒下了,最后只剩下了班长和两位战士,子弹也打光了。当日军嗷嗷乱叫着冲上来时,他们三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全部壮烈牺牲,只留下一缕硝烟伴着不屈意志在乱石荒尘中飘荡,震慑着入侵者丑恶的灵魂。敌人撤离马石山后,乡亲们找到了十位战士的遗体,流着热泪,争相把烈士的遗体如亲人般埋进了自家的坟地里……

烈士死了,他们却永生,永生在老百姓的田地里、宗祠里,心里,怀里!

烈士的死,英灵的生,鲜血与生命,悲怆与豪歌!从八路军战士以自己的死换取百姓的生这种事实,人民群众看到了人心,看到了军心,看到了党心,从而坚定了信念,这信念必将化着无坚不摧的意志,形成钢铁般摧枯拉朽的力量。

 


    (前线归来的子弟兵合影,这样的兵源,这样的斗志,这就是英雄的胶东人民)

正是基于军队与人民的生死关系,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有了永不枯竭的兵源补充。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十多年里,根据地的民众把自己的亲人都送上了战场。由是我们看到,夫妻相送、父子相送、兄弟相送的参军场面。以黄县(今龙口市)为例,解放战争中,全县有近万名青壮年参军,其中到主力部队的就有5188人。在1947年2月的大参军中,该县东营曹家村共200户人家,人口不足900人,而报名参军的就有200多人,人均一户一人,竟可编成一个连队,被誉为“参军状元村”。县城北的徐各庄,有位叫张天姓的老汉,先后送走4个儿子入伍,人人以为光荣,村村视其模范。曹家村热血男儿在离村加入部队之前,集体在曹氏宗祠前立下誓言:“一人当兵,曹氏光荣,奔上前线,争当英雄”——这场面真的让人感喟与震撼!

正是因为有了军队与人民群众的生死相依的关系,人民群众全力支援人民军队,才有了莱阳农民唐和恩一根竹竿记下的滚滚支前路,才有了招远人民密送43万两黄金,才有了日军脚底下的“生死通道”——西海地下医院。 


这是怎样的人民怎样的军队啊!这样的人民所支持的军队,天下何人可敌?这样的民之意、军之魂,在烟台,在胶东,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敲响了敌人的丧钟,也撞响了新中国建国的宏铝。

(三)

英雄,就是内含着高贵品质的时代精神体现者。英雄人物是那种具有高昂主体意识的人们,自觉地从肤浅而平庸的生活常态中脱颖而出,这种自觉的蜕变所释放的能量,使得他们有声有色地走向历史舞台的前沿,而成为后人们所景仰的英雄。

在胶东,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是一方山水养育的千千万万。他们是一批胸怀壮志的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束缚他们对于大义的追求。

2015年5月上旬,“网络名博烟台行”成员从烟台芝罘,过牟平、莱山、昆嵛山、海阳、莱阳、莱州、招远、龙口、蓬莱、最后到达栖霞。在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结束了瞻仰行程。一路感动,一路震撼。

栖霞是个没有海岸线却有高山俯瞰的地方,登上775级台阶,面对烈士名单墙上20850位抗日的英灵,已然没有悲怆感,环绕于心头的是那种“犯我中华虽强必诛,犯我人民虽暴必灭”的浩然正气!这就是英雄传导的力量。

这一路上,我们记下了诸多英雄的名字:夏侯苏民,胶东战斗英雄、十三团团长,牺牲时年仅27岁;许端云,中共烟台临时市委第一任书记,就义时年仅26岁;王克山,胶东军区战斗英雄,牺牲时年仅25岁;林江,中共山东青救会主任,牺牲时年仅24岁;李伯颜,胶东半岛第一个中共县委书记;任常伦,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王彩春,胶东劳动英雄;姜茗,栖霞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这四位英雄牺牲时都只有23岁;而支前模范、巾帼英雄、村妇救会会长解文卿,牺牲时刚满18岁……

都是这样年轻,年轻得如早春之花正待绽放。文天祥《正气歌》曰,“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英雄的浩然之气充塞在整个宇宙天地之间,凛冽刚强,万古长存不灭。这是对英雄的盛赞。在生命的亢奋与张扬之际的慷慨就义,就是宗教意义上的神圣牺牲。从美学角度看待英雄的赴死,最是生气勃勃的风采瞬间,最见生命美境的风光旖旎。但是,不管如何,他们却是死了,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都牺牲在春花本该绽放的早春之际。即使像张静源这样的中共胶东特委第一任书记,其牺牲时也不过32岁,张连珠,“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的领导人、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牺牲时年龄也刚31岁;而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天福山武装起义发起人、威海起义的领导人理琪,牺牲时也只有30岁!

20岁,30岁,他们的热血化作了胶东大地上的春之花,化作了黄海上空的满天霞,化着了新中国旗帜上的鲜红元素,化着了中国梦乡的江山诗画。

站在栖霞烈士英灵的山顶之上,沐浴着天风浩荡般的大气云烟,感喟之际竟想叩问这山岩巨壁:英雄的胶东山水,是如何滋润了这一方土地的子民,让他们活得如此轰轰烈烈,如此赫赫扬扬!烟台精神,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的能量,将该怎样地影响着当代和后生的人们?

我想,与我们一样,一定有很多人在寻找这内中的奥秘。

牟平杨子荣纪念馆。

 


 (杨子荣唯一的一张照片)


说实话,在穿过那寂静的长廊时,我的眼睛一直是湿润的。在去往纪念馆的路上,谈到杨子荣,曾有当地好心人暗示我们,杨子荣的结局有着更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先是一惊。但看完其生平全程后,我们释然了。

杨子荣本名杨宗贵,小时因家贫闯过东北,由于生活无着,最终又回到了牟平嵎峡河村。十八九岁时,母亲为他说下一宗婚事,娶了一许姓姑娘,生有一女,但不久夭折。后来,杨得知村里组织青年参军时,毅然报名,且改“宗贵”为“子荣”名。入伍后,分配当炊事员,再后来,杨子荣成了侦察员且立了大功受了大奖,以至于部队中都有了“杨子荣英雄排”的称号。但这一切荣誉与杨子荣的出生地嵎峡河村没有什么关联,人们只知道村里的杨宗贵参军了。杨子荣当上侦察兵后,工作性质常常化装成土匪模样,不料这“形象”碰巧被一闯关东的同乡看见。回家后讲起见闻,便将在东北所见“穿得匪里匪气的”杨宗贵的情况说与乡亲们听。牟平是革命老区,群众觉悟都很高,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和高度的警惕性,村里认定杨宗贵在部队开了小差,当了土匪。于是,家里的代耕田给取销了,母亲、妻子的军属荣誉也被一并没了。这一打击,于杨家是无法承受的,母亲与妻子便四处申诉。事情终于有了转机,1957年,根据《关于处理军属寻找革命军人的规定》,政府复向杨宗贵的母亲颁发了《失踪军人通知书》,次年又颁发了《革命失踪军人杨宗贵家属光荣纪念证》,杨家终于再次获受到了军属待遇……

或者我们良善的烟台人羞于讲述杨子荣身后的故事,不愿意提及杨家母亲和妻子曾有过的内心挣扎。人们总惋惜于杨子荣的英名没有能带给他母亲与妻子以同值的阳光,烟台人内心里或多或少表现出曾经错对英雄家属的忐忑与不安。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由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各种事件通过偶然与必然的交合产生的。杨家的“不公”之遇,恰恰整体地表现了老区人们的阶级觉悟,在那样的一个时期,他们集体的、自发的对于人民革命成果维护的自觉性,正是英雄出生的必要土壤,他们高度的阶级警惕性,也正是英雄成长的丰润且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英雄的理解,我们似更应站在更高的精神高地,在乎于他们留给后世的影响。透过时空的烟云,杨子荣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一个热闹的世界外面倚世而立的行者,他的英灵飞越于宇宙长空,观照着万世的人间冷暖。他是一位神者、圣者,他的寂寞与狐独让他成为了不可以俗世的观点视之的英灵,他风采依然雄视四宇,他目光如炬鉴照大荒!

(四)

呼唤英雄,是我们对历史深情的凝望;仰望英雄,是我们对未来厚重的托咐。

蓬莱。栾家口。八路军挺进东北渡海出发地纪念碑。

大海永不止息地拍打着堤岸,从远古的昨天直到1945的冬天,含栾家口在内的烟台三个港口见证了七万多将士蹈海北上后,执着地将这雄壮的涛声融入今人听闻的故事。

在出海纪念碑前,风起浪涌,历史的过往此一刻变得鲜活起来。无言的我们凭着这雄浑的涛声,可以想像着当年的壮烈!任你什么样的丹青圣手,任你什么样的交响乐章,在这样大海涛声面前,都只能是一片苍白。想想当年裂岸之浪的嚣叫和数万将士暗夜出发的悄然无声,这是一种无言的壮丽。压抑着的车辚马萧的声势,更显得行人弓箭在腰的昂扬。八路军没有渡海的巨舰,风浪中的小帆船小汽艇将要承受的风险是谁都清楚的。但风险阻不住正义之师转战东北的脚步,毛泽东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烟台人的决心是经受了战火洗礼的!历史最终给了今人以最好的答案。

这可能是我们听到的最激越的涛声之一。

(1945年深秋与初冬,八路军6万将士渡江处)

  
在八路军英勇渡海的同时,另一场“海战”在渤海与黄海交汇处打响,那就是美利坚的战舰企图登陆烟台。美国人此时大概还不太清楚五年后他们将与共产党的军队交手,更不大可能预知交手完了后的“果”有多严重。但此一刻,他们的得意挂在脸上:把烟台交由美国人控制。控制烟台,也就控制了渤海,从而阻止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大军挺进东北。美国人自信于他们炮舰的坚硬,却低估了共产党捍卫主权的坚强意志,低估了烟台民众维护尊严的钢铁决心。明的暗的、笑的怒的,谈判桌杂之以酒席宴的,以于谷莺为代表的烟台代市长和他的战友们不给美国人登陆的一切可能缝隙,杂之以数万烟台市民的愤怒示威以及十八集团军叶剑英发表的拒绝美军登陆的中英文本及其代表的延安立场,让飘荡在海面上的美国军队看明白了什么叫神圣不可侵犯,最终,只得放弃了登陆的奢望,将耀武扬威的几十艘舰艇撤离烟台外海……

这是胶东半岛听涛的另一雄浑处!

在栖霞的英雄幕墙上,有着20580名抗日将士的赫赫英名;在烟台回忆录的册页里,有着50万人参军入伍、76000人为国捐躯的震撼,有着280万民工踊跃支前,且将43万两黄金送往了包括延安在内的党中央和各抗日和解放战场的详细记载。这一组组的巨大数字,为我们堆塑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群像。在这组组群像面前,我们看到了齐鲁文化的刚毅。当年金戈铁马的鏖战,换作今天轰轰烈烈的大发展大建设;过往恣肆天穹的热血能量,注满了当下中国之梦的宏丽篇章。我们参访烟台、思考胶东,感受到的是英雄气概的伟岸和横岭侧峰的奇境,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长剑倚天的巨大身影;是“乾坤忒重我头轻”的不屈性格,是长风豪雨般的生命伟力和阳光情怀!大江拍岸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涛声长鸣恒唱响万世志士豪情。

胶东英雄,以其历史强者的巨大身影留驻在中国历史的画册里,融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里。

英雄已经逝去,他们的伟岸与英容,走进了纪念碑和雕像群,走进了音乐美术戏剧和电影电视,走进了林林总总的教材和课堂,也将走进烟台精神的概括、走进英雄文化的表述里。

“血色的刚强,大义的担当,海般的胸量”,烟台,胶东,忠诚之士的红色故乡!

初审编辑:张利然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