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邓志高 通讯员 梅多芬 曲广文 烟台报道
2013年春天,当我第一次来到夏邱镇卸甲庵村时,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排排红色的砖瓦平房,整齐划一,平坦笔直的水泥路面上,无任何杂草泥沙等垃圾。大道两旁,绿树成荫,小巷门前,百花争艳,醉的感觉,美的享受。
走进村委办公室,满墙的荣誉奖牌,更让我看得目瞪口呆。"全国生态文明旅游村″、"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莱州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20多种。心生好奇的我与村党支部书记崔洪岐交流,这些年你是怎么干出来的?被他"没有什么,全凭党员支持、群众拥护″一句话应付过去。他越低调,我越深追。我说:“我要写篇通讯报道,给你宣传一下。”他又说:"谢谢你,我没什么可宣传的″,婉言谢绝了我。
时光荏苒,峰回路转。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重拾旧趣,征得崔洪岐同意,写作如下文字,记述崔洪岐先进事迹。
坚定信念 扎根农村
1947年2月14日,崔洪岐出生在掖县(今莱州市)夏邱镇卸甲庵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5岁高小毕业后,下田种地当了农民。18岁那年,他志愿去部队当兵,保家卫国,被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拦了下来,理由是农村更需要有志青年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如果你们都走了,咱村的老百姓怎么办?孝顺而又明理的崔洪岐,不申不辩,欣然接受。从此,也立下了扎根农村,为民造福的决心。崔洪岐的最大愿望是卸甲庵村不再落后,让本村父老乡亲过得比其他村庄更好。
崔洪岐21岁担任村团支部书记,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有过多次招工、招干等离开农村的大好机会,每次都被他果断拒绝。
因为他积极肯干,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乡、村"优秀青年积极分子,连续十年被评为莱州市模范党员;因为他务实拼搏,多次被评选为党员代表和人民代表,参加烟台市、莱州市的党代会和人代会;因为他顺民心合民意,1971年底,当选了卸甲庵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一干就是50年,而且,今年又全票连任当选。
立党为公 为民谋福
卸甲庵村坐落于凤凰山脚下,地处丘陵洼地,百十户人家,人口不足三百,人少地薄,穷乡僻壤。"两面埠顶一面山,十亩平地东南边″是卸甲庵村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
新官上任三把火。年轻要强的崔洪岐一上任,便制定了卸甲庵村治山治水农田改造十年规划。成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带领全村男女老少,投身"农业学大寨″的时代风潮,大干苦干加巧干,昼夜奋战,硬是靠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条扁担两条腿,削高地、填低洼,垒石砌崖造梯田,改造不平道路,拉直弯曲沟道。足足用了五年时间,将全村原来的一千余块零星小地,改造成了300多块高产良田,同时,打大口井12眼,修水渠800多米,使全村1200亩干旱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亩产由原来的400多斤提高到1200斤。
在让村民吃饱饭的基础上,崔洪岐为了让群众饮好水,并满足文化生活需求,1979年,在村里建立了莱州市农村第一个自来水厂,解决了村民一年四季到十多米深的沟底井里跳水吃的难题。同年,还购置了一台29英寸大彩电,也是夏邱镇第一家有彩色电视的村庄,引来了周边村大批群众前来观赏。
1983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崔洪岐更是如虎添翼,乘借改革的东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创办了"前进化工厂″、"卸甲庵石英厂″、"红旗稳定剂厂″等村办企业,为村庄绿化、硬化、亮化以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2007年。崔洪岐通过多方考察,招商引资,引进外地客商,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一千余亩集种植、采摘、观光、品茶为一体的有机生态茶园。目前,它是江北唯一的纬度最高的茶叶生产基地。
2014年,崔洪岐又支持本村村民倪世臣,在村西南埠顶上,投资1400万元,创建了以千亩国槐树为主体的大型林木种植风景园区。目前,树龄七年的国槐,树冠树径成型成材,不仅价格超值,而且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值得称道的是,崔洪岐通过创办合作社,引导村民发挥地域优势,继承传统项目,积极参与、大力开办豆腐坊建设的事迹。豆腐制作,在卸甲庵村已有百年历史,因凤凰山泉水的优质和豆腐制作工艺的独特,卸甲庵村的豆腐细腻鲜嫩,爽脆可口,远近闻名。崔洪岐主动联系上级主管部门,为卸甲庵村豆腐争名为"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还为多家经济困难的村民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开办豆腐坊,创办豆花巷(以豆腐为主菜的农家乐饭店)。目前,卸甲庵村豆有腐坊十多家,农家乐五家。专程来卸甲庵村购买和品尝豆腐的外地客人络绎不绝。一个小小的豆腐,富裕了村民,繁荣了经济,闻名了村庄,振兴了旅游,崔洪岐的功劳不可小觑。
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崔洪岐还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在乡村文化建设上。花去了他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二十多年来,投资12万元,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和乡村变化展览室;投资10万元,建成了村文化体育广场;投资70多万元,建立了卸甲庵幸福院、老年活动室和惠农苑;投资12万元,建成了两个垂钓池塘和一处民俗园。满街壁画,琳琅满目;民俗器具,陈列壮观。整个村庄不仅整洁卫生,鸟语花香,而且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经济繁荣的景象。
躬身力行 坚持不懈
过去的卸甲庵村,是一个地处偏远,贫困落后,人迹罕至的穷山村。村里共有崔、于、倪三大姓氏。连续多年,曾出现"割完地瓜干,干部就换班″的怪现象。家族矛盾严重,利益纠纷不断,三姓村干部每年轮流坐庄。崔洪岐上任后,多方协调,上下沟通,处处事事埋头实干,团结带领群众同甘共苦,干事创业。
打大口井,他第一个跳到井下挖土掘沙。"三秋″"三夏″拔麦子、杀玉米秸,他与其他村民一样,同工同劳。他曾有过一只手起了七个水泡的经历,挑开水泡包上纱布继续干。一年四季,清晨第一个出现在街上的是他拿着扫帚清扫卫生,50多年来,始终如一,从未间断。大雨天,他第一个站在溢洪道旁、排水沟边,抗洪防灾;大雪天,他最早来到大街上打扫积雪、清除垃圾。另外,几乎每天早晨都能在村大喇叭上听到他的广播声音。上级精神,村里大事,孝德文化是崔洪岐常年广播的主题内容。
党心民心最公正,谁把人民放在心上,党员群众就会把谁高高举起。多少年来,无论是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还是村委会换届选举,崔洪岐每次都会全票、高票当选,这也充分证明了党心溶于民心,干群鱼水情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2021年3月,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崔洪岐和他率领的党支部成员又一次全票连任当选。在新一届支部党员大会上,崔洪岐豪迈而坚定的说:”感谢同志们的支持与信任,请大家放心,只要我崔洪岐还有一口气,我会带领大家不吃老本,不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期待。”是的,凭着勇于担当,勤勉务实,执着进取的韧劲,崔洪岐能够说到做到。未来十年,他早已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
下大气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借助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六月二十三,九月二十三凤凰山庙会的东风;利用卸甲庵村集贸市场和惠农苑参观的人气;发挥千亩茶园、千亩国槐林、果蔬采摘、农家乐等"梧桐引凤凰″的作用,在人力物力财上积极争取,提供支持,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
积极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卸甲庵村绿水青山,风景秀丽,天然氧吧的自然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的方式,加强老旧房屋改造,以旧复旧,推陈出新。让城里人或外乡人到卸甲庵村候鸟式居住或长期定居养生,实现吃绿色菜,饮纯净水,住整洁房,走平坦路的衣食住行美好愿望。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振兴乡村民营经济。传承百年豆腐生产独特优势,壮大卸甲庵村豆腐生产经营合作社。进行豆腐系列产品深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让卸甲庵村的豆腐走出莱州市,销往省内外,享誉全天下。此外,扩大稻谷、红薯种植面积,解决卸甲庵村小米、红薯市场供不应求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高效农业经济收益水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把崔洪岐洗礼成钢铁般的硬汉;半个世纪的奋力拼搏,打造出卸甲庵村如今的绿水青山。相信,74岁的崔洪岐定会满怀党和人民群众期待,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
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把崔洪岐洗礼成钢铁般的硬汉;半个世纪的奋力拼搏,打造出卸甲庵村如今的绿水青山。[详细]
日前,烟台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来莱州市指导调研。[详细]
6月1日,莱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执法人员在虎头崖渔港外巡查时,查获辽锦15347和冀北新渔07221两艘渔船在禁渔期使用禁用渔具。[详细]
“隔夜酒”上高速被查获,侥幸男子面临严厉处罚。[详细]
为保障莱州市2021年夏季高考顺利进行,市卫生健康局通过强化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措施的指导和落实,确保考点及考生集中食宿地点的疫情防控不出问题,全面保障莘莘学子安全、安心应考。[详细]
莱州市人民医院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