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林晓冬
龙口乡村记忆——西河阳村
编者按: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
大众网龙口受权连载发布《龙口乡村记忆》部分内容(初稿)。
西河阳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西河阳村位于渤海湾畔、莱州湾东的滨海平原上,村庄户籍人口逾千,是诸由观镇上一个富饶而美丽的村庄。东经120°57,北纬37°68。南面10公里之处是南山旅游景区,北面5公里之处有龙口最大的湿地公园、滨海旅游度假区,再往东北行驶20公里有“八仙过海”之传说的蓬莱仙阁。它的地理位置依靠在黄水河畔,风景美丽,气温宜人,是度假旅游最佳之地。
(二)村名由来
明初有徐姓迁来本地居住,因位于河阳村西,故名西河阳村,村周农田果林环绕,大片濒海平原滩涂,是传统葡萄酒酿造业重要的葡萄产区。
(三)行政沿革
1945年夏末隶属诸由区,1948年,隶属耀光区,1952年隶属第二区。1957年撤区划乡,隶属诸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隶属羊岚人民公社。1969年属诸由人民公社。1984年实行乡镇制,属诸由观镇管辖。镇内分片管理属庄头片。
村中有党员70人,村“两委”成员4人。历任村支部书记:1947年李纲令。1948年王厚礼,1950年王人向,1962年马延骏,1963年王恒基,1968年牟延智,1972年马田玲,1989年王中龙,1990年李福胜,2011年张培伟,2020年宋广东。
历任村委会主任:1945年王训江,1947年王训伦,1950年后村中没有行政领导。1962年马延最,1965年马田龄,1972年张春基,1985年张文学,2011年李福胜,2014年王纪旭,2020年宋广东。
(四)人口姓氏
村中现有居民442户,1097人,全是汉族。其中男498人,女599人。全村有16个姓氏:王姓125户,马姓93户,张姓72户,宋姓15户,唐姓5户,牟姓4户,褚姓、周姓、田姓、姜姓各3户,杜姓、徐姓、曲姓、杨姓各2户,孙姓、高姓各1户。居台同胞11人,在港同胞1人。
文史典故 名胜古迹
西河阳村所处之地,东扼烟蓬、西控津京,远自秦朝即有官道过境;向北仅几里之遥,就是黄水河入海口,明清时成为北通辽东的贸易口岸,胶东人多从这里登船过海“闯关东”。清道光、咸丰以来,商业奇才辈出,典故轶事在黄县民间广为流传。这些四海经商的胶东“黄县商帮”在外经营致富,返乡营建家园,造就了西河阳村的繁荣胜景,逐步形成“以龙街和中心大街为十字主街,依托三横四纵街巷骨架”的团状空间格局。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为防捻军进村骚扰,村民以白灰、沙、粘土为原料,筑起环村长约3公里、高丈余的圩子墙,外设壕沟,并在龙街和中心大街尽端开东、南、西、北四门,如今西门尚存数米残墙遗迹。
1949年以后,民居建造均在空地上加建、插建,或原宅翻建、重建;1980 年代以后村落边缘陆续新建住宅;1990年代后期开始,在外围沿村级道路有计划地建造起排布整齐的住宅组团,渐成今天所见的村庄面貌,胶东传统村落气息依旧浓郁。
西河阳村的传统公共建筑,旧时有西门外土地庙、中心大街关帝庙、龙街和后街交口东北角的海神娘娘庙等,惜今无存;祠堂有马家祠堂和王家祠堂,今旧迹可寻,但已改作民居。清末民初村内小手工业有粉坊、酒坊、油坊、豆腐坊、果子铺等等,其中张氏粉丝作坊已按原样修复。西河阳村经商文化深厚,河阳“协兴万”、山西“乔家院”、黄城“丁百万”,曾驰名流传,结为战略伙伴。知名商号曾有王氏的“协兴万”、“同德店”、“吉元”,马氏的“三合”、“ 万茂”,“农工商”、“东头张”等,大多布局规整,多进相套,砖雕、木雕、石雕艺术突出。
西河阳村内现存百余处传统院落,均为清代早期至民国时期建造,由正房、厢房、倒座、门楼、影壁、围墙、夹道、前后花园等共同构成多进合院式民居建筑群:硬山双坡屋顶,四梁八柱框架,垒石砌砖围护;细密檩,上搁椽,苇杆荆条编屋笆,笆上抹泥,泥上盖瓦;正脊横卧,屋角昂翘。屋内正间设东西两灶,分别通向左右两间卧室的火炕,这是胶东农村十分适宜的取暖和睡卧设施,更是全家聚餐、制作女工活计和年节待客宴请的重要场所,锅台火炕上的“墙围画”极具胶东民居特色,而炕洞中的烟灰则是很好的有机肥。
注重实用的民居并无过多雕琢,少数装饰都集中在大门门簪和檐檩挂落,山面博风砖和正面墀头,大门外照壁和坐山影壁,屋面正脊脊花和山墙压脊等处。虽然建筑整体以质朴实用为主,但精工垒砌的石墙是本地民居一大特点:选用本地特产“诸由观青石”不规则砌筑的青灰色墙体,外砌砖石内嵌土坯,墙角部分用青石或规则石块包砌;山墙面有的青石直砌至山墙尖,有的砌至与墀头齐平,还有少数仅砌至建筑腰线。看似随意的石墙,却在不规则中不时呈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几何纹理,尤其是沿街面和面向内院的正房下面,更是精工制作、雕凿平整、拼接紧密、灰缝细腻均匀,令人赞叹。
历史大事
西河阳村有光荣革命传统。早在抗战时期,就有合家儿口都参加革命的典型,不少英雄儿女参军参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反蒋、保田、立功运动中,参军参战支前人员多,贡献大,当时黄县县委、县政府、区委、区政府曾多次进村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准备将村庄更名为先锋庄、前进村。
村庄名人
(一)历史名人
王梦求,字圣辅,世居城东西河阳村。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举人,勤学力行,为士林所敬重。因亲老而绝意进取,家居课读,诸经皆有考证论述,年79岁卒于家中。著有《周礼读本》二卷。
(二)革命烈士
王训绍,1917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黄县便衣连战士,1943年牺牲于蓬莱田家战斗。
王训真,1920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黄县十三区区中队战士,1944年牺牲于黄县冶基战斗。
马延同,1921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华野九纵二十六师七十六团一营一连副排长,1947年牺牲于临沂战斗。
王人志,1929年生,1946年参加革命,华野三纵通讯员,1947年牺牲于泰安战斗。
马慧川,1928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华野十三纵副连长,1947年牺牲于海阳战斗。
王纪福,1927年生,1946年参加革命,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一师后勤部文书,1951年于吉林大赉镇病故。后被追认为烈士。
马玉斌,1929年生,1946年入伍,华野九纵二十七师八十一团炮连战士,1947年牺牲于莱阳战斗。
马耀明,1935年生,1956年入伍,航空兵四〇八四部队二大队飞行员,1947年河北沙县因公牺牲。
(三)重要人物
王训浦(1923-1987),抗日时期投身革命,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后被党组织送到抗大山东分校学习,成为我军基层指挥员。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三次战争都在一线浴血奋战,在西河阳村仅有他一人。先后立大小功三次,荣获解放奖章。后任菏泽军分区司令员。其妻刘淑贞1946年参加革命,曾任西河阳村妇救会会长,后任济南市人民商场负责人。
王人兴( 1928 -2008 ),1949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现北京大学),1950年选派到第一海军学校学习, 1954年12月,被保送到列宁格勒克雷洛夫海军工程学院学习。国外六年的学习,他深自砥砺,成绩优异。1960年11月,学成回国。因国家急需高等专业教育人才,他又回到号称“海军黄埔军校”、“海军军官摇篮”的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原第一海军学校)任教三十余年,为系主任,正师级。
王云英,1924年生,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年仅20岁。当年县独立营派王云英到诸由观村南伪军据点了解敌情,根据王云英提供的情报,县独立营偷袭了据点,给伪军致命打击。从1949年至1962年,她一直做妇女工作,曾任区妇联副主任、主任、人民公社妇联主任、蓬莱县(三县合一时)妇联组织部长,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62年,丈夫门道昌以退休待遇回乡。她也同夫返乡,回乡50多年,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居功,不伸手,勤勤恳恳地为党为民工作。
王人生,1937年生,曾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修基(1934-2013),山东省第六、七、八届党代会代表,烟台市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省优秀农民企业家、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等荣誉称号。丛林集团作为国家级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经营规模、最高利税总额、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和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拥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等5项国家级荣誉,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企业、国家一级节能企业、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综合实力百强乡镇企业第2位。
资源、特产
为了传承人文历史、文化遗址,打造传统古村落的文化和旅游,及特色产品的产业链,给人们留住对一方水土的深刻怀念。因此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民俗旅游、特色旅游、观光旅游、采摘旅游等旅游项目,将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重点。西河阳两委班子整合村落的现有资源,全力保护、开发传统古村落民俗风情文化旅游项目。
西河阳传统古村落民俗风情,文旅,康养,文化旅游项目在2019年通过文化演出、农家乐、古村落住宿旅游、农副产品采摘等旅游方面,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为村里增加收入50.65万元。
荣誉奖励
“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山东省县及县级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乡村记忆工程”、“烟台民俗文化村”、“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山东省乡村旅游创业之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林晓冬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本篇从概况、自然资源、经济状况、社会事业、特色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六个方面,介绍龙口乡村记忆中的西河阳村。[详细]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本篇从概况、自然资源、经济状况、社会事业、特色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六个方面,介绍龙口乡村记忆中的龙口滨海旅游度假区。[详细]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本篇从概况、自然资源、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和特色产业五个方面,介绍龙口乡村记忆中的龙口滨海旅游度假区。[详细]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本篇从概况、自然资源、经济状况、社会事业、特色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六个方面,介绍龙口乡村记忆中的龙港街道。[详细]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大众网龙口受权连载发布《龙口乡村记忆》部分内容(初稿)。[详细]
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今年起,龙口市政协启动编撰《龙口乡村记忆》一书。大众网龙口受权连载发布《龙口乡村记忆》部分内容(初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