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美乡村教师|龙口市兰高镇大张家小学姜延余:从青丝到白发 37年坚守一所学校

2021-09-08 09:56:1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柳凯

  编者按:乡村教师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源泉。在龙口,有2400余名教师扎根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为乡村学童播撒知识的火种,他们有的学成归来便义无反顾投身乡村教育,有的默默付出,扎根基层二十余载。值此2021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推出《聚焦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倾听他们教书育人的感悟收获,记录他们对于三尺讲台的无私坚守与默默奉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柳凯 烟台报道

  9月7日早上7点50分,细雨中,记者来到距离龙口市区15公里的兰高镇大张家小学,在校门口,见到了刚跟随校车接完3趟学生的姜延余老师,干练的身型,洁白的短袖衬衫,明亮的双眼,两鬓是修剪整齐的白发,一看就是“利索人”。

  1985年,刚从高中毕业的姜延余刚刚20岁,满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来到龙口市兰高镇大张家中学(大张家小学前身)任教,第一年任教,姜延余就主动请缨担任班主任,本以为教书不复杂的他遇上了第一个困难:40多名农村孩子组成的大班级,英语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又都是刚入学的新生,几堂课下来,孩子们学习效果很一般,这可让要强的姜延余着了急。

  “教书是个良心活,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托付。”

  姜延余回忆,凭借着对这份职业的喜爱,他从未退缩,遇到困难就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从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学生入睡,他都是陪着孩子们一起度过的。

  “这些年干班主任,多亏了自己爱人贤惠,孩子聪明懂事,回想起来,这些年陪他们的时间有点少,等退休了再补吧。”姜延余老师说道。

  年轻时候的姜延余十分勤奋好学,很快发现自己的发音和教材的标准英式发音之间有差距,课余时间,一有功夫,姜延余就对着老式录音机一遍遍练吐字、练发音,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练普通话。

  三个月后,姜延余发现,要想把学生教育好,除了业务过硬,还要懂学生心里想什么。“以前认为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行,所以很多时候都比较严肃,当看到有经验的老师管理班级后,才知道亲和力也很重要。”那段时间,姜延余一有空就去听其他老师上课,并给自己下了一个任务:做学生的朋友。

  37年班主任生涯中,最让姜延余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当时因父母离异、父亲车祸去世而从活泼转向沉闷的男生,成绩也有一定下滑。这位学生的母亲在外地,姜延余就电话和这位学生母亲详细了解家庭情况,课余时间姜延余就主动接近他,因为大张家小学是“红军小学”,姜延余就结合革命先辈不怕苦的事迹和自己的人生经验,开导该生。时间久了这位男生就对姜延余十分信任和亲切,课余就喊姜延余“姜爸爸”,心境也变得越发开朗,成绩也越发出色,虽然后来该学生小学毕业离开了姜延余的班级,但时不时就会回来看看姜延余,有空就和姜老师语音视频,他们已经是彼此的亲人。

  “我就想着教书是个良心活,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的托付。”姜延余告诉记者。

  “边学边教与时俱进,让课堂变得有趣。”

  今年57岁的姜延余是地道的“60后”,对于电脑和手机聊天软件使用有些不在行,但教学和课下家校沟通中又常用到电脑和聊天软件,于是姜延余碰到不会的软件时,总是和年轻同事们请教,认认真真的学习。因为都是教师,姜延余深知自己的年轻同事们平时也是任务繁重,“我高科技这方面有些钝,又给你们添麻烦了。”是姜老师常挂在口头的话。

  从教37年,37年都是班主任,57岁的姜延余老师还是教着4个班的英语课,37年来英语教材换了五六次,每一次,他都靠自我学习尽快适应;他还学习全国先进的互换角色授课模式,鼓励农村孩子勇敢地站在讲台上……

  采访间隙,记者注意到姜延余老师的保温杯里泡着补气的黄芪、耳朵上有冠心病折痕,姜延余老师笑着表示,自己身体一般,但只要一讲课,还是足足的精神头儿。

  “那年姜老师身体最不好的时候,还坚持讲课,还拿了龙口市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呢。”姜老师的同事自豪地告诉记者。

  姜延余认为,当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对学生宽严适度,再加上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活到老,学到老。”姜延余笑言,他一直在用学习抵抗衰老。

  “本来像姜老师这样的老教师可以‘退居二线’,轻松一些,但他还是喜欢坚守讲台,和孩子们一起。”大张家小学办公室主任胡楠告诉记者。

  “学生和老师的亲劲儿让我最有成就感,我喜欢孩子,喜欢课堂。”面对“龙口市优秀教师”、“龙口市优秀班主任”的多种荣誉,姜延余老师自我评价:“一辈子默默无闻,没有大的作为,最大的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成长、有出息。”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冯炜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