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环境 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出十大改革创新做法

2021-09-03 15:56:3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商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邢晨 通讯员 张国峻 任仪佼 李蓓蓓 张俊鹏 烟台报道

  挂牌两周年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紧紧围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难题,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紧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标导向,系统性推出十大金融制度创新成果和供给解决方案,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金融营商环境品牌。

  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全要素、全过程的金融供给

  自贸区烟台片区以国资平台为牵引,聚焦金融服务前、中、后全过程,综合评级、信贷、投资、担保、服务等金融领域全要素,公益性搭建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精准适配的金融服务。

  国有信用评级公司运营。自贸区烟台片区汇集了准确、可靠、权威且是目前全山东省最全的涉企政务数据信息,并联合第三方征信机构,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企业实力、创新能力、成长性、稳定性和风险五个维度,结合企业自身纵向对比、同行业企业横向比较,精准为企业信用画像,为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有益补充,吸引一大批金融机构参与。

  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全山东省首创产融合作“白名单”企业管理,依托信用评价体系形成企业“白名单”,并通过国资平台,推出投、贷、担、保、融等一系列创新性金融政策措施,全方位满足入库企业融资需求。

  自贸区烟台片区聚焦企业融资全过程,汇集与企业融资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各类涉企政策、资本市场服务,提供多元化、全流程的金融服务。自今年初试运行以来,平台累计上线金融机构26家、发布金融产品97款,注册中小微企业182家,撮合融资79笔、4亿元。

  全国首创增值税“留抵贷”,深化“财税银”三方协同联动

  为最大限度盘活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占用资金,烟台自贸片区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标准,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等区内亟需大力扶持和发展的产业和企业为基础,由财政、税务部门联合确定“白名单”企业,以企业留抵退税应退税额作为保证,商业银行自主审查、自主发放,财政给予部分贴息支持,打通了“增值税留抵退税”与“贷款融资”渠道,开创了“财税银”三方联动、共同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先河。

  2021年7月28日,烟台台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岛银行烟台分行成功获批首笔150万留抵税额专项贷款,标志着首个增值税“留抵税额专项贷款”创新案例正式落地结果,该做法已被《国办信息》采用,并作为典型经验做法上报财政部。

  全国率先落地“人力资本”证券化项目,开创知识产权证券化新路径

  针对中小微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融资转化难问题,自贸区烟台片区大力实施“业达智融-烟台开发区知识产权(人力资本)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科技企业—发行主体—国有公司”的交易框架下,信用从AA+国有主体传递至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建立起“政府+国企+专业机构”的风险防控机制,确定国企二级子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国企作为差额支付承诺人,政府从烟台开发区企业中筛选出具备知识产权的人才技术企业推荐给发行主体,发行主体联合中介机构走访尽调,专业评估机构对推荐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确定知识产权实际价值,形成知识产权基础资产包。

  作为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内首个人力资本概念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目前已为16家企业实现中长期融资3亿元,实现了“知本”变“资本”。

  全国首设海洋特色支行,助力海洋经济和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烟台自贸片区海洋经济和海工装备特色定位,自贸区烟台片区推动恒丰银行设立了全国首个海洋产业特色支行,针对涉海企业,从结算支付、贸易融资、现金与财富管理、跨境投融资、供应链金融、经略海洋战略等多维度提供便利、高效、创新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力打造海洋金融服务名片。

  特别是围绕现代化海洋牧场融资难题,在全国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路径的基础上,支持、引导片区保险机构,在全山东省率先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天气风险评估模型,国内首次将遥感气象指标用于海洋保险,创新开发针对海洋牧场的保险产品,为银行信贷提供增信服务。

  此保险产品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纳入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服务采购清单,现已为179户海水养殖户、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4亿元,赔付支出2557万元,带动投资百亿元的经海渔业“百箱计划”落地,累计建设投用各类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18个、智能养殖网箱12座。

  建立“信保基金分险、国有担保增信、政策性担保支小”政府增信体系,撬动更多信贷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

  全山东省首设3亿元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累计发放“信保贷”33户、2.33亿元。管委直属银桥融资担保公司进入全山东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建立国家省市区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四级分险体系,与省担保集团推出“鲁担园区贷”,已提供贷款6户、2900万元,此模式已向全山东省推广。

  创新推出“关保通”模式,加快推进贸易通关改革

  自贸区烟台片区结合海关汇总征税改革,建立“执法互助+海关资质认证+担保”协同联动机制,纳入业务支持“白名单”企业,向合作银行申请关税保函时,由区属担保机构无偿为企业提供担保,企业凭保函享受货物先通关、再按月汇总缴税的通关便利,有效解决了相关企业面临的保证金、抵质押担保等问题,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

  该模式得到了海关总署的高度认可,烟台自贸片区达到资质条件企业77户,进口货物通关效率提高50%,年可节省企业资金占用成本500余万元,降低进口货物口岸仓储、通关等经营成本1500余万元,盘活企业现金流16.7亿元。

  深化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模式,为国内外双循环提供有效支撑

  作为首批国家部委自行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之一,针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设定的准入门槛,烟台自贸片区对辖内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对于满足准入条件的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

  万华化学是烟台、山东乃至全国“走出去”企业的典型代表。其海内外布局广泛,在打通集团内部境内外资金通道方面需求强烈,烟台片区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烟台中心支行,多次上门宣传解读业务政策,并成立由国际结算部门牵头、公司业务部门以及国内结算与现金管理部门紧密参与的跨部门联动小组,为万华化学提供优质、全面、高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构建全球资金平台打下了基础。

  截至目前,万华化学共计完成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81亿元,实现对境外公司资金支持46.8亿元,为境外公司节约融资成本近5000万元。

  筑牢四组“基因密码”,加快培育企业上市步伐

  “结构基因”,建立“行业主管部门+园区+镇街”多方联动、多维互补的上市资源发掘培育机制,发挥“引导基金+直投基金”双向合力,做优做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挂牌上市”服务链条,现已有各类基金203支、规模1550亿元。

  “调控基因”,实施“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五年行动计划”,每年鼓励和引导40家以上企业规范化改制,支持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更好地借助投资机构提高自身战略价值。

  “服务基因”,先后推出优化政务服务20条、帮扶困难企业8项措施、扩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10条意见等系列政策,建立与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的高层互动机制,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集成式孵化体系,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服务环境。

  “创新基因”,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招引科技人才,全省率先成立自贸试验区国际人才集团,创新开发“业达人才码”,纵深推出“十全”服务举措,着力打造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和最优人才生态环境。

  全国率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社会责任考核、财政性资源配置“双挂钩”机制

  自贸区烟台片区先后出台了《全区金融业社会责任考核办法》《驻区定点银行财政性存款调度考核办法》,考核涵盖贯彻烟台开发区重大发展战略和重要决策部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社会贡献以及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靶向”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实体经济发展。

  截至2021年6月末,烟台开发区贷款余额1425亿元、增长36%,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01亿元、增长24%。

  打出“组合拳”,与企业携手并肩战疫情渡难关

  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自贸区烟台片区出台鼓励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支持中小微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10条意见,将科创企业贷款贴息提高到同期基准利率的70%,小微企业贷款不良补偿提高到50%,“信保贷”单户贷款额度提升至1000万元、担保费率下调至0.5%以内等,双向刺激企业和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

  同时,驻区银行机构还通过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减免罚息及手续费等方式,为600余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40多亿元,烟台开发区中小企业贷款增长18%,有力保障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审编辑:王世羚

责任编辑:冯炜程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