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计划利用2年时间新建农村急救站点32个

2022-01-28 14:47:1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妍明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妍明 烟台报道

  1月26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征程 新发展 新烟台”第四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2022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会上,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葵阳介绍了近年来烟台市120急救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表示,下一步,将农村急救站站点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利用2年时间,新建农村急救站点32个,届时全市入网急救站点将超过80个。

  120是医疗急救特服号码,被誉为生命热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意外伤害、心脑血管急症为主的急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张葵阳表示,随着人们对120的认知提高,烟台市急诊急救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据烟台市120急救中心统计,2021年全市共受理急救呼救71.8万个,调度派车15.6万辆,救治急危重伤病员14.5万人,较上年增加5%(较2015年增加36%)。

  为提高急救反应速度、提高急救质量,烟台市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优化院前急救网络,缩短急救半径。近年来,烟台市新建入网急救站点10个,总站点数达到50个,入网救护车达110辆,较2015年相比增加25%,有效缩短了急救半径,提高了急救反应速度,为人民群众福祉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规范管理,提高反应速度和急救质量。强化对120急救指挥系统链接警、出诊、现场急救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质控,确保了全市急救工作始终快捷、规范运行,救护车平均出车时间50秒以内;通过举办规范化急救培训、全市急救大赛等活动,推动全市急救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年均成功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病人300余例,复苏成功率18.6%,居全国前列。

  另外,烟台市积极开展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2017年推出全市溶栓地图(是全国第三个推出的城市),还积极开展了新知识、新技术在院前的应用,在烟台市推广使用气道管理、骨髓输液、Fast超声等急救技术,目前全市骨髓输液技术开展率70%、Fast超声使用率50%,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目前烟台市50家急救站中,位于城区急救站点38个,位于郊区(农村)急救站点12个,整体数量偏少,特别是农村急救站点偏少、急救半径较大,局部区域救护车资源紧张、个别繁忙时段存在无车可派情况,因为急救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和高低峰的特点,高峰期一般在白天和早、晚上下班时段,夏季、冬季较春、秋偏多,也加剧了繁忙时段的急救资源紧张局面。可以说,急救站点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急救需求不适应,已成为当前烟台市急救体系建设的短板和弱项。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农村地区服务半径10—20公里。2020年12月,省卫健委联合省编办、省发改委等十二部门联合下发《山东省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要求和实施步骤。

  为贯彻国家、省文件要求,补齐烟台市急救网络不健全的短板,助力乡镇振兴战略,将农村急救站站点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利用2年时间,新建农村急救站点32个,届时全市入网急救站点将超过80个,全市急救资源紧张局面将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能缩短相关区域的急救服务半径,提高急救反应速度,提升全市急救服务保障能力,基本实现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目标,更好地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姚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