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下肢静脉曲张莫大意 不要等到烂腿了再治

2021-10-18 08:17:0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妍明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妍明 通讯员 王永梅 曹平 烟台报道

  52岁的患者下肢静脉迂曲、扩张20多年。近两年明显加重,小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营养不良、慢性湿疹,伴有瘙痒不适感,曾经到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涂抹药物后症状减轻,一旦不涂抹后症状反复。2021年5月,在挠抓后出现皮肤破溃,形成了约2cm大小的溃疡,长好了又破,破了又长好,换药处理后始终不愈合,成了难治性溃疡,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2021年7月,经人介绍,患者来到烟台市奇山医院外科就诊,普外科主任仝德峰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换药、抗感染对症治疗,炎症消退后做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抽剥+曲张分支静脉剥脱”手术,术后复查,溃疡面已长好,再没有复发。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起自足背静脉,从足背内侧沿小腿内侧上行,直至大腿根部。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小腿内侧,严重的可向上扩展,直达大腿内侧,甚至整个下肢都可看到迂曲成团的曲张静脉,这种静脉曲张主要发生在下肢静脉及其分支,因此叫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早期仅有外观上的改变,可能出现小腿的酸胀不适感,尤其是久站之后,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曲张的静脉团会越来越明显,晚期则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小腿还会出现皮肤萎缩、小腿水肿、脱屑、色素沉着、脂质硬皮病、慢性湿疹等表现,一旦碰破了皮肤,往往难以愈合,会在小腿上慢慢形成溃疡,经久不愈,甚至出现曲张静脉的破裂出血。

  临床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静脉曲张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毛细静脉扩张期。这个时期最主要的表现是皮肤上出现细小的血纹、血丝。经常感觉到腿发胀、发沉,长时间走路会不舒服。

  第二阶段:大血管有迂曲、扩张成团。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静脉曲张了,很多人也都是这个时候去医院看病的,因为腿看上去已经有明显的异常了,青筋暴露,好像有一条条蚯蚓。

  第三阶段:水肿。这时候腿会出现水肿,典型的特点是早晨轻、下午重。

  第四阶段:色素沉着。局部的皮肤颜色会变深,有的地方甚至会变黑。这是因为血液里面的红细胞渗到皮肤里沉着下来,这在临床上叫色素沉着。

  第五阶段:慢性溃疡。当色素在皮肤沉积一段时间以后,皮肤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皮肤也会因此变得很薄弱,可能稍微碰一下或抓一下腿部皮肤就破了。这就是俗称的老烂腿。老烂腿有一个特点,一旦破了就不容易好。

  第六阶段:溃烂的皮肤反反复复,破了长,长了破,经久不愈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怎么治疗?

  如果已经出现了静脉曲张,对患者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却非常的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可根据病情不同分期采用不用的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重力作用导致下肢静脉压增高所致是静脉曲张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物理治疗也是下肢静脉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具体的方法包括:抬高肢体,弹力绷带包扎,穿弹力袜和气压泵等。注意避免使用仅能裏紧小腿肚的弹力套来治疗静脉疾病,它可加重踝部静脉淤血而更容易形成溃疡。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增强静脉张力、改善静脉通透性、减少渗出。药物作用可以部分缓解静脉淤血引起的症状,预防并发症,改善静脉淤血。

  手术治疗。手术是目前最有效最立竿见影的治疗办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去除或者闭合病变的静脉,因为这些静脉内瓣膜已经破坏,血液倒流,不仅起不到正常回流血液的作用,反而使血液倒流或在局部形成死循环。手术治疗的经典做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抽剥+曲张分支静脉剥脱”,效果最为确切。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方法,包括激光、射频、微波等,基本原理是将原本需要手术剥除的静脉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其闭合,达到阻断静脉倒流和死循环的目的。

  如何有效预防静脉曲张?

  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当人体的肌肉收缩时,可以帮助瘀滞的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减小静脉压力。所以,久坐的上班族应避免长时间站或坐,经常让腿做抬高、放下运动,经常起身活动;如果你必须长时间站立,也要记得经常变换姿势;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避免经常提超过10千克的重物;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况;戒烟;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厘米;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工作的,可以每天穿着医用弹力袜,上班前穿好,晚上睡觉时再脱下。

初审编辑:姚辉

责任编辑:冯炜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