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妍明
奋战一线的王华
坚守岗位的迟立伟
坚持战斗的姚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妍明 通讯员 孟彦祥 王卫红 烟台报道
2021年8月4日,蓬莱区紧急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蓬莱人民医院迅速调集100名医务人员,待命出发。病案室的迟立伟、王华、姚艳,都是护士,她们首批入选核酸检测医疗队第一梯队。凌晨2点接到命令,三人分别紧急打点行装,4点集合奔赴北沟乡镇。
姚艳,常年高血压累及心脏,颈椎病肩周炎,扫描工作的肌肉疲劳常常靠理疗膏药缓解,医生叮嘱不能熬夜影响血压心脏;迟立伟,近来身体虚弱,一直在药物调理,时有头晕无力,随身携带药丸;王华,丈夫是一名疾控工作者,被选派烟台开发区前线流调,家里老人生病,6岁孩子无人照顾。
北沟镇辖区村落分散,企业众多,共设置 20个核酸采集点,核酸检测采样困难大,时间紧任务重。姚艳分在工业园区采集点,需要持续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迟立伟和王华则分在一个包含8个村子的核酸采集点,人员分散,工作任务繁重。
高温盛夏,闷热无比,乡镇工作条件简陋,没有空调没有风扇,不透气的防护装备,姚艳和伙伴们汗水不断湿透全身,脚套凝聚的水汽汇集成水滴,湿透鞋袜。迟立伟、王华和同事们奔波在崎岖山路,深入各村采集点,遇到村里行动不便的群众,她俩就坐电动三轮车,三轮车上不去就步行入户采集。
从黎明到中午十二点多,她们不吃不喝劳累奔波,着实很辛苦,但大家都在坚持着。好在医院领导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紧急调动第二梯队人员抵达轮换她们休息。
脱下湿透的防护服,大家仿佛感觉得到了重生,脸上红斑,口干舌燥,心口火辣,吃不下饭,猛灌凉水。稍作休息调整,再次上岗直到深夜,头晕胸闷,双腿像灌铅一样。夜灯下,大家依然认真坚守,严谨干练,一丝不苟,大家无怨无悔。
21时37分,北沟镇的批量采样收工,医疗队一天的时间完成两天的采集量,劳作一天的队员们赶紧洗漱完毕抓紧睡觉,因为明天还有一些漏检者需要补采。经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到5日中午,全镇共采集核酸样本46520例,顺利完成了第一轮的核酸采集工作。
全体医疗队员回到城里休整待命。然而,三姐妹伤病劳累还未恢复,又接到了第二轮核酸采集的任务。军令如山,尽管身体还在疲惫,尽管精神还在煎熬,大家依然迅速收拾好衣物,把孩子托付亲人,振奋精神再次出发。
全员核酸检测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迟立伟、王华、姚艳三姐妹的能力和力量很渺小,但正是众多和三姐妹一样的医护兄弟姐妹始终铭记自己的职业和责任,不辞辛苦,不畏困难,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创造着蓬莱的平安与和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妍明
烟台毓璜顶医院是山东省区域诊疗中心,也是胶东地区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疫情期间,这里的日接诊量近5000余人,日人流量突破2万人次。面对疫情防控压力,烟台毓璜顶医院各行政及后勤保障科室众志成城、科学施策、严格督导,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疫情防控[详细]
2021年8月4日,蓬莱区紧急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根据指挥部统一部署,蓬莱人民医院迅速调集100名医务人员,待命出发。病案室的迟立伟、王华、姚艳,都是护士,她们首批入选核酸检测医疗队第一梯队。凌晨2点接到命令,三人分别紧急打点行装,4点集合奔赴北沟乡镇。[详细]
疫情发生以来,烟台业达医院响应上级号召出动了大批量的医生和护士参加烟台开发区全民核酸采样。儿一科主任邵宪辉作为第一批应召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其中。[详细]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山东省健康码和最近14天的行程。”7月31日,烟台确诊首例德尔塔病例,早上六点半,赵翠琳准时出现在芝罘医院预检分诊台的岗位上。[详细]
为降低医务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感染风险,确保特殊时期芝罘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保障医疗安全,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承担着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任务,他们“防患于未然,遏难于未发”,为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操劳奔波,划起牢固屏障。他们,就是“院感防控人”,赵洪莉[详细]
8月3日,芝罘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区上下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芝罘医院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担当作为,组织精锐检测力量,快速启动的病毒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而在这份贡献的背后,拥有着无数个感人故事和感动瞬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