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美科学家“纯科学”研究分享诺物理学奖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2012-10-10 08:08:00
费三元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9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卓越研究。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说,这两位物理学家用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单个粒子动态系统可被测量和操作。他们独立发明并优化了测量与操作单个粒子的实验方法,而实验中还能保持单个粒子的量子物理性质,这一物理学研究的突破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阿罗什的研究课题,涉及一种名为“量子纠缠”的现象。所谓“纠缠”,是基本粒子所处微观层面上,单个粒子一方面难以与周围环境分离;另一方面是一旦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即失去量子特性;另外,如果两个粒子相互作用,即使两者分离,互动作用会继续存在。
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量子物理学理论所预言的诸多神奇现象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下直接“实地”观测和验证。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阿罗什及其同事把原子送入一个“陷阱”,控制并测量“陷落”在陷阱中的光子。
实验中,瓦恩兰则设下“离子陷阱”,其中离子带电,继而借助光子控制和测量这些离子。
鉴于粒子研究的“纯科学”性质,诺奖评委会对本年度获奖成果的实际应用没有“渲染”表述,只提及两名获奖者所创制方法的一个实例:促成研发“极为精准”的时钟,精度比现有铯原子钟高百倍。
阿罗什和瓦恩兰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的奖金。
相关新闻:
要理解“上帝粒子”,不妨回忆一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牛顿思考的是,为什么苹果会垂直地掉到地上?一定是有什么在拉它,比如是地球的引力在拉它。而地球拉苹果说明苹果是有质量的。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塞尔日·阿罗什和戴维·瓦恩兰分享。此前呼声最高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者没有获奖。不过值得安慰的是这是诺贝尔不是奥斯卡,错过今年还有明年,只要活着一直就有机会。
阿罗什1944年生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现为法国籍。他1971年在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与玛丽·居里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法国综合理工大学,现为法兰西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阿罗什的获奖,使法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达到了55人。
两位获奖者的突破性实验方法使得整个研究领域迈出了建立新型超快量子计算机的第一步。也许就在这个世纪里,量子计算机就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同经典计算机在上个世纪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样。
历史上曾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等六名华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