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鑫
《问政烟台》录制现场
半月谈记者 张武岳
镜头前,主持人的提问直接犀利,坐在对面的领导干部如坐针毡,汗水从额头流下。这是山东省烟台市一档电视节目《问政烟台》录制现场的一幕。这并非什么一时兴起的“电视秀”,而是烟台施政为民的新实招。
“哪壶不开提哪壶”
烟台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厅内,烟台市文旅局局长张祖玲和同事在台上接受问政。镜头对准他时,张祖玲坦诚回答问题,不时道歉,承认不足;当镜头摇走时,他埋头做笔记,将主持人和观察员的提问一一记下。
“张局长,针对今年疫情出台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为何会照搬照抄往年的提法?”“咱市里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数量,您能马上回答出来吗?”“芝罘区图书馆大楼,为什么一二层是民营医院?”
节目组负责人王海东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梳理群众从各种渠道向节目组反映的问题,并对照接受问政部门和县区的职责范围加以分类,随后还会根据线索展开实地调查,取得一手资料,备节目之用。”
深入调查取得扎实证据,第三方视角直视“灯下黑”,这就让问政节目中主持人有底气提出真问题,不仅敢发问,而且敢追问,促使问政对象亮明态度,拿出措施。
截至目前,《问政烟台》现场曝光问题超过120个。“我们就是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烟台广播电视台台长李波说,节目始终坚持不摆成绩,只谈问题,不遮不掩,将群众高度关注、相关部门不愿直面的问题在演播室中摆出来。
“提了哪壶开哪壶”
有辣味、有锐度的电视问政,收效如何?
据了解,问政节目推动解决的难题不在少数。“在2019年的一期节目中,我们曝光了烟台蓬莱市刘家沟镇近两万人因线路班车停运,出行困难的问题。”王海东说,“记者采访了当地一位87岁的老人,他需要去市区看病,不得不乘坐出租车,往返一次的路费就要100多元,车费比药费都贵。”
那次电视问政结束后,烟台市交通运输局连夜召开整改会,次日一早就派出督导组赶赴蓬莱。问题曝光后的第20天,刘家沟就通了公交车。通过问政,被拖了19年的上访问题得以解决,当事人满怀深情地给市委书记写了感谢信;困扰群众多年的城区统一供水问题有了实质性进展;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烂尾楼盘和不动产证办理难题有了具体的推进时间表;危及800多户村民安全的采空区得到治理;曾经泛滥街头的黑出租正在消失……
“节目曝光的问题,95%以上已得到解决。”李波说,节目组还把群众反映的重要线索转交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已梳理线索1万余条,转交800多条,其中大部分也得到了较妥善处理。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节目的出发点,‘提了哪壶开哪壶’才是节目真正的追求。”曾与半月谈记者一同在台下观看问政的烟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永信表示,作为一种施政新探索,电视问政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基层“老大难”,切实为群众解疑难。
问政问出新风气
回到前文提过的那场问政。
节目结束后,有记者叫住张祖玲,打算问问他接受问政的感受。不料张祖玲步履匆匆,无暇多谈,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回单位,召集相关负责人,马上开会研究,争取今晚就解决部分问题。”
问政结束当晚立即开会,尽快解决问题,给群众一个交代,在烟台已不算新鲜事。如于永信所言,接受问政,让政府对自己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由此整治可以有的放矢,改革可以举一反三,提升施政效能有了明确抓手。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问政节目播出时,其他未获问政的部门也会积极关注,在对比中主动查找问题,争取接受问政前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此外,问政节目有效纾解了部分社会矛盾,让市民多了一条反映问题、表达意见的渠道,起到了社会稳定“减压阀”的作用。
电视问政,重新激活了施政者的问题意识,也让烟台人看到了当地政府转作风谋发展的决心。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6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鑫
9月17日将是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举办的日子,现在,一种铿锵有力的“黄河声音”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详细]
沉浸、遨游在奇幻的“仙境之夜”,与会自动巡航、百科问答的智能机器人互动玩耍,打卡体验最新潮最接地气的“直播带货”……在即将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首届中国文旅博览会”)上,这些亮眼吸“睛”的“黑科技”将亮相“文旅+”展区,与市民见面[详细]
镜头前,主持人的提问直接犀利,坐在对面的领导干部如坐针毡,汗水从额头流下。这是山东省烟台市一档电视节目《问政烟台》录制现场的一幕。这并非什么一时兴起的“电视秀”,而是烟台施政为民的新实招。[详细]
烟台是一块见证了我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风水宝地。地处北纬37°,胶东半岛最北端,东临渤、黄二海,拥有“山、海、岛、泉、河”的天然优势,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烟台地区拥有了苏格兰和爱尔兰相似的偏冷凉的海洋性气候。在烟台这个风水宝地上,有一家因为生产优质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