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签名:DSCH
来源: 编辑:乐音 2013-02-23 17:56:00
肖斯塔科维奇将各式各样的“音乐密码”放入自己的作品中,而其中最明显又最为人知的就是他用四个音符构成的音乐签名:D—降E—C—降B又或者是DSCH。这个“签名”的来源有点复杂: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在德文中的拼写是“Dmitri Schostakowitsch”,而名字开头的“D”和他的姓中的头三个字母“SCH”合起来就正好是D-SCH。在德文的音乐术语中,D是D;降E就是“Es”,而“Es”听起来又有点像是“S”;C还是C;而降B在德文术语也经常会用H来表示。
这段描述来自作曲家1974年12月7日寄给肖氏研究专家德雷克.胡尔姆的一封信中。它后来被胡尔姆收录在他的《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作品及其录音目录》一书中。在这部书里有关于DSCH签名更详尽的描述。
DSCH出现在肖氏的作品中
第十交响曲(1953)第三乐章是两个音乐形象之间的一场战斗:它们其中一个是充满严厉的遣责色彩的,而另一个就是DSCH一种高度紧张的出现。这一乐章展现出一幅令人颤栗的精神斗争的场面。在第四乐章中,斯大林的死“被疯狂地庆祝”(这位统治者曾以一种狂暴的形象出现在第二乐章中);而DSCH动机在接近尾段的音乐中唱起了火热的凯旋的歌声——但却仍带着一丝绝望的神伤。
? 第八弦乐四重奏(1960)
《作品全集序言及对比序言的简述》作品123(1966)这个有14个字的题目其实是属于一首只有2分钟的歌曲的,这首为男低音和会风琴而写的作品是作曲家为了庆祝他的作品全集出版而写的,是一首颇为新鲜而又具有幽默感的作品。作曲家在其中加入了他的DSCH签名,不无讽刺地向观众表示他的歉意,他那“令人不快”的音乐折磨了听众的耳朵。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在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Scherzo中那段只有2分钟的小提琴拉奏(相同的调子可在作曲家歌剧《马克白夫人》中找到),而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中,DSCH动机的一个变体贯穿了作品的第一乐章,这段音乐像征着个人(大提琴)对暴徒(乐队)的抗争。在这段音乐中,乐队对大提琴步步逼近,直至最后将其逼至近乎疯狂的旋转之中——作曲家在这里含蓄地影射政府当局胁迫他为他自己毫无热情、不感兴趣的共产主义高唱颂歌的行径。此外,DSCH动机还曾出现在第七弦乐四重奏的Lento中。这是作曲家为悼念刚逝世的妻子的一首简单但感人的哀曲。
? DSCH出现在其他作曲家作品中
许多作曲家都曾将肖氏的DSCH动机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以示对作曲家的敬意。英国作曲家朗纳德.斯蒂芬森就曾为钢琴写了一首长达80分钟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其中就融进了DSCH动机,但也有一些作品隐藏了DSCH动机,像施尼迪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DSCH是隐蔽地藏在了第一乐章中(另外,贝多芬的《大赋格》也被引用),并不明显。鲁托斯拉夫斯基将DSCH动机用于他的《乐队交响曲》中的托卡塔部分。
樽胡斯拉夫.马蒂农在他的第六交响曲中也不时引用了DSCH动机。阿斯托.皮亚佐拉为双簧管和弦乐写的组曲中——这是一首绚烂的抒情曲——也引用了DSCH动机。但在这里却被转变成半音关系,作为最后一个乐章葬礼进行曲的低音部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有点什么特别的吗?
马尔科姆.阿诺德的第六交响曲(1967)有一个奇特的第二乐章,作曲家称之为“为一种已死的音乐而写的葬礼进行曲”,在这里DSCH动机被升了一个半音,并贯穿整个乐章。肖斯塔科维奇是阿诺德最崇拜的作曲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对DSCH动机的引用,很明显是有目的的。
本杰明.布烈顿在他的作品中也使用了DSCH动机,在这一段音乐中DSCH动机首先由合唱团唱出——这是一个十分有力的主题——然后,管风琴接过来,用一种令人震慑的力量将其奏出,这部作品在1943年在肖斯塔科维奇与苏联当局发生矛盾之后写成的。胡尔姆相信,布烈顿这位肖斯塔科维奇的好友,是通过音乐向肖氏传递着秘密的信息!
这段描述来自作曲家1974年12月7日寄给肖氏研究专家德雷克.胡尔姆的一封信中。它后来被胡尔姆收录在他的《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作品及其录音目录》一书中。在这部书里有关于DSCH签名更详尽的描述。
DSCH出现在肖氏的作品中
第十交响曲(1953)第三乐章是两个音乐形象之间的一场战斗:它们其中一个是充满严厉的遣责色彩的,而另一个就是DSCH一种高度紧张的出现。这一乐章展现出一幅令人颤栗的精神斗争的场面。在第四乐章中,斯大林的死“被疯狂地庆祝”(这位统治者曾以一种狂暴的形象出现在第二乐章中);而DSCH动机在接近尾段的音乐中唱起了火热的凯旋的歌声——但却仍带着一丝绝望的神伤。
? 第八弦乐四重奏(1960)
《作品全集序言及对比序言的简述》作品123(1966)这个有14个字的题目其实是属于一首只有2分钟的歌曲的,这首为男低音和会风琴而写的作品是作曲家为了庆祝他的作品全集出版而写的,是一首颇为新鲜而又具有幽默感的作品。作曲家在其中加入了他的DSCH签名,不无讽刺地向观众表示他的歉意,他那“令人不快”的音乐折磨了听众的耳朵。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在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Scherzo中那段只有2分钟的小提琴拉奏(相同的调子可在作曲家歌剧《马克白夫人》中找到),而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中,DSCH动机的一个变体贯穿了作品的第一乐章,这段音乐像征着个人(大提琴)对暴徒(乐队)的抗争。在这段音乐中,乐队对大提琴步步逼近,直至最后将其逼至近乎疯狂的旋转之中——作曲家在这里含蓄地影射政府当局胁迫他为他自己毫无热情、不感兴趣的共产主义高唱颂歌的行径。此外,DSCH动机还曾出现在第七弦乐四重奏的Lento中。这是作曲家为悼念刚逝世的妻子的一首简单但感人的哀曲。
? DSCH出现在其他作曲家作品中
许多作曲家都曾将肖氏的DSCH动机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以示对作曲家的敬意。英国作曲家朗纳德.斯蒂芬森就曾为钢琴写了一首长达80分钟的帕萨卡利亚舞曲,其中就融进了DSCH动机,但也有一些作品隐藏了DSCH动机,像施尼迪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DSCH是隐蔽地藏在了第一乐章中(另外,贝多芬的《大赋格》也被引用),并不明显。鲁托斯拉夫斯基将DSCH动机用于他的《乐队交响曲》中的托卡塔部分。
樽胡斯拉夫.马蒂农在他的第六交响曲中也不时引用了DSCH动机。阿斯托.皮亚佐拉为双簧管和弦乐写的组曲中——这是一首绚烂的抒情曲——也引用了DSCH动机。但在这里却被转变成半音关系,作为最后一个乐章葬礼进行曲的低音部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有点什么特别的吗?
马尔科姆.阿诺德的第六交响曲(1967)有一个奇特的第二乐章,作曲家称之为“为一种已死的音乐而写的葬礼进行曲”,在这里DSCH动机被升了一个半音,并贯穿整个乐章。肖斯塔科维奇是阿诺德最崇拜的作曲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对DSCH动机的引用,很明显是有目的的。
本杰明.布烈顿在他的作品中也使用了DSCH动机,在这一段音乐中DSCH动机首先由合唱团唱出——这是一个十分有力的主题——然后,管风琴接过来,用一种令人震慑的力量将其奏出,这部作品在1943年在肖斯塔科维奇与苏联当局发生矛盾之后写成的。胡尔姆相信,布烈顿这位肖斯塔科维奇的好友,是通过音乐向肖氏传递着秘密的信息!
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