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奏皮簧 唱念展清音
来源:文艺报 编辑:崔灏晨 2018-12-02 11:44:00
10月25日,一场以梅兰芳经典京剧唱段为蓝本的古琴、京剧等多元素跨界艺术合作的“琴芳梅兰”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演出共分为五个部分,由一曲古琴经典名作《梅花三弄》拉开序幕。随后的演出在梅兰芳的四段经典京剧唱段中展开,在雅乐笛、箫、阮的相辅下,作为主角的古琴以其余韵悠远的演奏,配合着原汁原味的梅派唱腔,独具匠心地重现了琴、歌相合的表现方式,实现了京剧梅派艺术与古琴的对话。期间还加入了同样代表传统文化的香艺、花艺、茶艺元素,与民族音乐一起呈现出了浓厚的中国韵味和艺术新意。“琴芳梅兰”打破戏场伴奏的惯例,选取《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太真外传》《洛神》四出剧目的经典唱腔,经过重新编排配器,在文化串讲人的解说下,曲段娓娓道来。
四出经典唱段透过京剧的清唱、乐器的相合,在蹁跹的身段表演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喜怒哀乐、千娇百媚的故事人物,更让人体会到了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以及其作品中对戏曲精神的传递。
从古琴创新的角度来看,“琴芳梅兰”确乎是一次别具一格的新尝试,以往的古琴演奏形式不外乎独奏、重奏、琴歌弹唱、琴箫合奏等,与西洋乐器的搭配也多有尝试。跨艺术门类的合作作品还所见不多,但在近几年已有初步的尝试,比如2017年成红雨女士在《秋籁-忘忧——成红雨古琴音乐会》中,将多媒体音乐与古琴演奏相结合呈现的《庄周梦蝶》作品,营造了一个多维的立体音乐空间,较为抽象写意;同年,《乘物游心——均天云和古琴音乐会》中还加入了古琴演奏与太极表演相配合的演出形式,打破了传统听琴的单线条模式,提供了视听结合的多元审美范式。与古琴合作的门类艺术,虽然观众对其褒贬不一,但创新的形式是应该被更多地关注和鼓励的,这种创新的观念无疑是推动古琴发展的一份积极力量。
古琴与戏曲的结合早在清代道光年间的《张鞠田琴谱》中就出现过,琴人张鞠田将民间小调、花鼓、道情、昆曲之类的音乐编成琴曲,虽未流行开来,但开创了古琴汲取戏曲音乐元素进行编曲的先河。上世纪70年代,古琴作为器乐之一,参与了中国文化部组织的“用器乐演奏模仿唱腔”的尝试,吴文光、龚一、李祥霆三人分别进行了《文姬归汉》《珠帘寨》《法场换子》的移植演奏,他们尝试用古琴演奏法中的“走音”来表现人声的拖腔,用“单弹”来表现“喷口”,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这些尝试仅仅局限于用古琴演绎京剧曲段,未突破古琴独奏的范畴。近年来,将古琴与戏曲相结合的演出形式也走进过观众的视野:2018年戴晓莲女士带领“泠然音生”乐团奉送的“静听琴说——古琴讲述中国故事音乐会”中有两首结合了戏曲创作的作品受到了瞩目:一曲是以古琴、琵琶、箫、中胡、昆曲演唱相结合的《玉簪琴诉》,此首作品观众接受度较高,在精致的演唱和演奏下生动地讲述了书生和女尼之间“以琴传情”的浪漫传奇;另一曲是运用了京剧元素创作的古琴新作《城楼赋》,此作品未加入京剧演唱形式,而是在古琴、琵琶、笛箫的三重奏中进行,将“人物心理”和“战场局势”这两条线索置于同一时空中展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较下,此次古琴、京剧的跨界联袂对古琴演奏有着较大的挑战,一是因为本次演出的内容始终围绕着“琴芳梅兰”的主旨,要求演奏在唱腔体系中完成,而非以往单独曲目拼接的演出形式,这就给古琴重新编曲打谱和演奏这两方面设下了挑战;二是因为历来高亢尖锐的皮黄声腔都以笛、唢呐、胡琴这些乐器伴奏,运用音量弱小的古琴伴奏显然是缺乏声势的。此次配器选用的是与古琴声气相投、音色沉稳幽远的笛箫和中阮,笛箫音色深邃空谷,同为弹拨乐器的中阮,更具有“非琴不是筝”的音色特点,三者均能弥补古琴音量在营造情节氛围上的缺失,也都能塑造出韵味悠长的听觉效果,搭配在一起更是典雅悠长。在四个京剧选段中,琴箫、琴笛合奏的段落都呈现出了完美的演绎,但涉及三种乐器合奏与唱腔搭配的部分,古琴的音色便有所埋没,虽加入了大量“撮”、“滚拂”等增强气势、烘托氛围的右手指法,但音量上还是不能与其他乐器相提并论。刻意地增强指力的处理,反而出现了过于刚劲的音色和些许打板的情况。若想让古琴音色更加凸显,或许运用古琴重奏的方式会有所改善。梅派唱腔音色细腻、线条柔韧,古琴音色逸雅高古、中正平和,二者都是需要在慢节奏中细细体悟其风雅意趣的音乐艺术,如何将两种典雅的声音艺术在保留各自音色特点的前提下更好地融合,碰撞出新的艺术生命力,还是个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古琴与京剧的跨界融合实属传统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一种当代性演绎方式,赋予了传统艺术当代性的诠释,不管从古琴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京剧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这样符合当代语境创作的作品。虽然古琴与京剧的审美趣味、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这就使他们的结合存在着可能性,在古琴的低沉古朴和梅派唱腔的清艳婉转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表现张力,更在有限的舞台上,营造出了无限的艺术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用包容开放的眼光去看待艺术的融合,以合理创造的观念挖掘艺术发展的更多可能。固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很快就消逝得寂静无声,但音乐更是空间的艺术,真正优秀的音乐会一直在辽阔的人间回响。《琴芳梅兰》的跨界尝试,无疑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创新范本,为传统艺术的融合创造提供了一个抛砖引玉的新思路,我们期待着更多像《琴芳梅兰》一样的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