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郭文景:灵魂看不见,灵魂听得见

来源:国音爱乐   编辑:邝新华,郭文景   2016-10-14 09:12:00   作者:邝新华,郭文景

  音乐太能体现灵魂,太能体现不同民族的气质了。你去听百鸟朝凤,还有信天游、京韵大鼓,听着音乐你就能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热爱饮食、热爱麻将、热爱热闹。

  口述/郭文景(作曲家)

  采访/邝新华

  不久前上海一个乐团唱了一首《五环之歌》,我觉得挺好玩的。倒不是说曲子有多好,但气质和歌词拉近了音乐和大众的关系。那首曲从音乐语言来讲还挺复杂的,有一些和弦和转调。现代艺术不能不顾及社会和大众的关系。

  1996年9月,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邀请我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我第一次去美国大使馆,一句英文都不会说,不意外地被拒绝了。出来之后我给基金会打电话,我说我来不了了,大使馆没给我签证。基金会于是给大使馆写了信,第二次去大使馆时,二话没说就给我签证了。

  美国音乐代表未来,欧洲音乐代表过去

  很多人到了美国,喜欢到处转,我到了美国,哪儿都不去,就待在纽约,让他们给我买票看演出。天天到各种剧院、音乐厅,什么奇奇怪怪的正经的不正经的演出都不放过。我住的房里,墙上贴了一大张纸,上面提醒着哪天要去哪里看什么。一个在美国待了很多年的朋友看了说:你来这几天看的东西比我十几年看的东西还多。

  美国之行,我感受到了折衷主义。我们学当代音乐的,代表人物都在欧洲,他们有时候比较极端,使得音乐和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美国人不一样,他们不完全拒绝现代主义,但他们也会充分考虑受众。

  过去这20多年,美国和欧洲跑遍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美国音乐代表着未来,欧洲音乐代表着过去。欧洲过去的文化和艺术确实很辉煌,值得尊敬,但是尊敬完了,就发现跟中国一样,过去的辉煌成了一个包袱。

  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文艺界、电影界对好莱坞的态度很不屑,认为好莱坞那一套很庸俗。那时中国电影人崇拜的是欧洲电影,觉得欧洲三大奖比奥斯卡奖牛逼得多,欧洲人自己也这样觉得。但最新的情况是,欧洲三大艺术节上面最牛逼的是美国好莱坞明星,欧洲人自以为的了不起已经不见了。

  一个艺术家不能只满足自己

  美国的流行文化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我说美国一个国家为全世界人民提供电影,其他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美国电影的音乐很棒,再烂的电影,音乐都做得很好,最起码他们的工艺是很好的,录音、混音、写作这些技术都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近些年来,我们作曲系的研究生论文越来越多地研究美国折衷主义的音乐家,不再像以往那样追捧欧洲先锋主义代表人物。这也预示了中国未来一些事情的方向。

  欧洲音乐有古典主义一路传下来的传统,他们不大接受娱乐性的东西。但是,一个艺术家不能只满足自己,不考虑和他人沟通。有种态度一度很流行——认为一个艺术家只要忠实地表达自己就是对的。其实,只满足自己是很容易的,但是在音乐厅里面坐了两千个观众,满足自己的同时,还能吸引他们,这是很难的。

  灵魂能听见音乐

  我1983年大学毕业后,就被认为是什么新潮、前卫先锋的代表,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通过音乐与社会和大众沟通,我希望音乐能够打动观众。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开的第一场交响乐音乐会,就是我自己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出了一盒《鞋儿破帽儿破》的流行音乐磁带而得到资金支持的。

  我给很多电影作过曲,以前古典音乐圈的人喜欢贬低流行音乐,那是毫无道理的。两种音乐,各干各的,都有自己的观众,井水不犯河水,互相也不要贬低。从音乐生态来讲,谁也不能缺少。

  20年来,北京的古典音乐听众在上升,那些有名的指挥、交响乐团或者独奏家到北京开音乐会,一票难求。如果是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或者指挥家到国家大剧院演出,头一年票就全卖了。

  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修了非常漂亮的大剧院,有人批评说没有人看戏。但是,没有庙哪来的和尚?大剧院盖好了,就会想方设法安排演出,各地的音乐家就会到这些小城市去演出。音乐是生命本能的声音体现,音乐是在宗教里发展到完美的,所以,音乐是最接近灵魂的,音乐和自己心里要赞美的、敬畏的神灵是有关的。音乐就是人的灵魂的声音体现,灵魂是看不见的,但灵魂是听得见的,那就是音乐。

  音乐太能体现灵魂,太能体现不同民族的气质了。日本人和中国人外貌看上去特别像,但两个民族的音乐天差地别。日本音乐那种自虐、那种内心的紧张感,十分明显。中国的文人音乐是松弛的,向往自然的古琴音乐是空灵的,向往生活的农民音乐是欢天喜地的。日本音乐里面完全没有这种元素。中国民间音乐的乡土快乐,你去听百鸟朝凤,什么信天游、京韵大鼓,都有浓厚而真实的生活气息,听着音乐你就能感受到我们中国人热爱饮食、热爱麻将、热爱热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