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冲破无声世界的“海豚音”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陈茴茴   2016-09-14 14:27:00   作者:陈茴茴

  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的志愿者杨老师至今仍记得一年多前合唱团刚成立时孩子们的样子:羞怯、胆小、没有自信,说话很小声,当老师要拥抱他们的时候,他们躲得远远的。

  在今年7月8日,俄罗斯索契当地时间中午11:30,这些孩子们站在了“世界合唱比赛”的舞台上活泼欢快地歌唱,与之前的样子判若云泥。他们的歌声还向大家证明了一件事情:听障人群同样可以放声歌唱。

  从无声世界把耳朵叫醒

  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成立于2014年11月8日,所有小团员都是由先天失聪、随后经过手术佩戴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组成,这里面年龄最大的孩子12岁,最小的只有7岁,团里的老师,全部是无偿为孩子们服务的志愿者,有来自艺术团体的演奏员,有音乐院校毕业留学归来的毕业生,有在新闻媒体工作的编辑记者……正常的孩子从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感受声音,这些孩子是从佩戴上人工耳蜗的那一刻才能用声音感知世界。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后留学英国的志愿者老师张欣告诉记者,孩子佩戴人工耳蜗的听力比助听器要好一些,大概能达到正常人的70%左右,但是他们听到声音的效果还是和正常人有所区别,就如同我们在水底听到声音的效果差不多,而且很多孩子由于之前很少听到声音,听到的音乐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于音高、音准完全没有概念。

  合唱团成立之初,志愿者老师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让孩子们对音高和音准有一个感性认识。刚开始,老师一遍遍地教,孩子们只是瞪大眼睛看着老师,然后就大哭起来,告诉老师他们不知道怎么唱这个音。为此,志愿者老师们采用了“听力+视觉+动作”的方式,运用奥尔夫、柯达依教学法让孩子们从基础学起。

  杨老师说,光是教简单的“do”、“re”两个音就花了一年的时间,音符的感觉传到孩子们的耳朵里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老师耐心帮他们建立起音高的概念,每一个音都需要老师反复教反复练,直到他们唱准为止。比如教高音,老师就会把手举得高高的,教低音就蹲在地上,让孩子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一次,杨老师在教一个小男孩寻找大声唱歌的感觉,孩子一直不敢放声,她耐心地教他想象在对面楼喊“妈妈”的感觉,喊着喊着,孩子突然大声喊出了“妈妈”,杨老师高兴地告诉他“就是这个感觉”,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信。现在,志愿者老师们每天会排好班,在微信上解决孩子们在家练习遇到的问题,每周六大家再集中起来训练,面对面共同练习。

  从“我行”到“我好”

  目前现有的合唱曲目对于小海豚合唱团的孩子们大多都难度较大、音域较广,合唱团总监张如昕选择了自己为孩子们写歌。他为孩子们参加世界合唱比赛有表演民谣组写了《小鲤鱼跳龙门》这首作品,既有表演的动作,又贴近孩子们的习性,还带有励志的感觉。还有《好人加油》这首作品,是为了让合唱团的孩子们学会感恩别人,感恩每一个帮助他们的人。

  一个叫来宝的孩子,因为有残余的听力,一直是戴助听器生活,医生建议做耳蜗植入,家长一直犹豫做还是不做。慕名来到小海豚观摩之后,孩子希望参加合唱团的愿望促使家长主动带孩子到医院做了耳蜗植入,现在已经成为合唱团快乐的一员。“大家都是一棵树上的树叶”,作为小海豚合唱团的艺术总监,张如昕说合唱团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学习合唱,重获自信,并且有正常生活、学习的信心和能力。为此,他希望做这样一个合唱团,不仅仅是让大家停留在“做慈善”的阶段,而是希望“小海豚”能够成为一个有标杆意义的公益组织,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听障儿童的成长,这个成长是全身心的,不仅仅是身体方面。所以,他为合唱团制定了从“我行”到“我好”的发展思路,首先是通过大家的努力,证明听障孩子们“行”,可以克服听力的阻碍放声歌唱,也证明志愿者老师“行”,有帮助听障孩子们的能力。为此,合唱团还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志愿者选拔制度,志愿者每年都要进行科学严谨的认证和登记。在能够证明“我行”的基础上,到达“我好”的程度,不只是让孩子们发声唱歌,还要唱得好;不仅是让孩子们性格变好,而且让孩子到家长在精气神、艺术性等方面都大大提高。

  志愿者张欣由衷地说,孩子们进入合唱团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性格变得开朗了,从以前的不爱交流、封闭自己,到小声地唱歌,再到现在敢于大声歌唱,是歌唱这种交流、表达的方式帮助了他们,现在他们不仅脸上经常有了笑容,还愿意和其他人交流、自信心有了很大提高。如今,每一位志愿者老师都由衷地盼望,合唱团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功课、享受音乐,以后正常工作,拥有自己的完整人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