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行樂”,与南音的美丽相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黄海   2016-05-22 11:20:00   作者:黄海

  4月17日晚,行樂室内乐团在北京正乙祠戏楼举办了2016年第四次专场音乐会《阳春白雪》。本场演出有表现大漠孤烟的《丝路驼铃》,有表现江天一色、月照花林的《春江花月夜》,有京腔京韵、观众耳熟能详的《梅花韵》《夜深沉》,还有表现农民丰收喜悦的绛州鼓乐《滚核桃》等。南音传承人、南音青年演唱家王一鸣和行樂室内乐团的青年演奏者们共同演奏了南音打击乐作品《赏春》和南音代表作品《望明月》。晋江市南音乐团团长、青年南箫演奏家陈铭伟担任了南音作品部分的导聆。

  音乐会上,青年演奏者们精湛的演奏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观众,在正乙祠的戏楼上与传统艺术进行着时空的对话,携手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当晚音乐会结束后,远在美国的乐团扬琴主奏田超写下一篇文章,其中这样说:“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作为年轻的国乐人,我们有传承国乐的义务。”

  行樂室内乐团于2008年5月由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才子们组成,他们在国内外重要器乐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乐团成立至今,一直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立足点,力图通过现代的艺术传播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华古老而神秘的音韵。

  什么是“行樂”?什么是传统?怎么面对现代?在“行樂”担任二胡演奏的宋菲飞如是说:“‘行樂’是青年国乐人在传承、发展和弘扬民族器乐的道路上不断行走的一种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扎实地去学习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乐种;面对当下多元的文化环境,我们也在努力探索民族室内乐演奏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并尝试以多种新形式传播中国古老而又独具内涵的民族音乐。”在乐团担任竹笛演奏的刘小龙说:“流行歌曲尽管离我们最近,但我们在那里找不着根,产生不了共鸣。而当我们面对传统音乐、面对民间艺人时,我们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所以我们必须去寻找中国传统音乐的根。”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为了将南音《赏春》 《望明月》这两首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行樂室内乐团与南音传人共同努力了半年。

  2015年10月,“行樂”参加第二十届北京电子音乐节,和主办方沟通如何将民族器乐和电子音乐进行结合的过程引发了大家新的思考。电子音乐突破传统、展现先锋,而“行樂”一直在传承和弘扬传统。如何碰撞?乐团成员、古筝演奏者王宁曾和南音传承人、著名南箫演奏家王大浩有过合作。这一段经历,让她认识到南音的古老和宝贵,如果能深入到泉州当地去学习南音,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如果电子音乐和南音能够结合起来,一定会别具一格。

  乐团成员们经过商量之后,同意了王宁的倡议,联系到了王大浩。王大浩听了大家的想法后,非常热情,由于当时他正在住院,因此安排了在泉州南音艺术团工作的女儿王一鸣和女婿陈铭伟策划行程,并联系到了泉州南音艺术团的老师为乐团成员进行南音演奏和教学。

  王一鸣出生于音乐世家,三四岁的时候爷爷就为她量身定做了一副拍板,教她学唱《直入花园》,这也成为王一鸣现在的常演曲目。从小学开始,王一鸣就参加泉州举行的各种比赛,连续好几年拿了泉州市中小学生南音比赛、泉州少儿民乐比赛一等奖。之后,她随泉州少儿艺术团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等地进行交流演出。2002年,18岁的王一鸣就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听爹说》,她的父母担任该专辑的艺术总监,并参与了演奏。

  陈铭伟出生在福建晋江,他十岁就被学校选去学习南音。他回忆说:“学校从周边村里集合了90多个学生来学习南音,没几天就剩下我一个男生和另外11个女生,为了让这12个孩子传续南音,学校把孩子们送到了南音社,并请来了老先生们教。我白天去学校上课,下午五六点回家,那些老先生就等在家里,吃了饭把我接到南音社,学习两三个小时后,再打着手电筒把我送回家。南音社的那些老先生有一种信念,他们发现的好苗子不来学,就会一直动员父母同意孩子们去学习南音。”南音社里乐器演奏和演唱是分不开的,陈铭伟从11岁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已经学了100多首曲调,并且能熟练演奏三四十首。现在的他已经在南音里泡了20几年,他觉得南音就是他的生活,是他的乐趣,这几年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去思考怎样寻找一些途径,更有效地将南音传播出去。现在,他作为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团长,带领着二三十位青年南音工作者,做着南音的接待、展演、传承、研究工作。他说:“老先生们一直教我们‘学艺先学德’,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常怀感恩的心。”

  2015年8月25日,“行樂”一行9人,踏上了南行的路程。在王一鸣、陈铭伟的安排下,在泉州南音乐团团长李白燕和书记何韶峰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采风。在短短的七天中,泉州南音乐团的老师们为乐团成员介绍了南音的特点,教会了大家南音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南音乐曲独特的美,还为乐团成员们排练了《梅花操》等乐曲。

  在乐团采风期间,王大浩刚做完手术,还在住院,听到乐团成员来到医院探望,不顾家人的劝阻,拿起洞箫在病床上为刘小龙进行示范演奏;还对大家说,他愿意将自己多年来对南音的研究成果都传授给大家。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南音被更大范围地传承和传播。

  赴泉州一周的学习,对“行樂”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些刚走出学院的青年演奏者们,是一次技艺的历练,也是一次思想的升华。刚开始真正接触到南音,大家感到非常陌生,为了打破“行樂”成员们和南音之间的陌生和隔阂,陈铭伟带着他们走访民间艺术家、民间多个班社,带动周围的朋友为北京来的年轻演奏者们介绍、示范南音。乐团还参与了南音新作品《根在五店市》的录音,并学习了《梅花操》《望明月》《赏春》等多首作品,回到北京后,乐团成员们便开始将南音乐曲的学习和排练提上日程,通过近半年对南音乐曲和乐器的听、练、研究、磨合,终于在4月17日与王一鸣联袂,将南音乐曲《望明月》和南音打击乐作品《赏春》奉献给了北京的观众。

  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南音,在正乙祠戏楼的演出现场,王一鸣将自己花费一年多时间精心录制的专辑《玉箫声》80余张放在入口,免费送给前来聆听音乐会的观众。王一鸣曾想过出国、考专业音乐院校,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南音这条路。她成为泉州南音艺术学校他们那个班里唯一一位坚持了南音的学生。她说:“学习的过程很辛苦,也很单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南音已经成为我生命里的一部分,在南音传承和传播的道路上,我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这也是“行樂”所承担的使命,“行樂”第一次在正乙祠戏楼演出时,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刘德海说:“从南到北,从中原到东南西北,我们的传统音乐精神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国乐的传承和传播是国家大事,民族大事,离不开一个又一个国乐团队和立志于国乐事业的音乐行者们的努力。有理想、有思想、有行动,是这些青年国乐行者们的标签,他们正在以演奏、研究、教学等多种形式身体力行地传播着中国民族音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