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一场民乐艺术的“探险”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周舒艺   2016-01-20 15:53:00   作者:周舒艺

     当中国民族音乐融进波兰作曲家笔下,当他们谱写的音符在中国民族乐器的弦间流淌,会擦出怎样意想不到的火花?这个严冬的夜晚,人们踩着厚厚的积雪,赶赴北京音乐厅,观看这场名为“四面来风”的音乐会。

    音乐厅内,人头攒动。这场由波兰驻华大使馆、波兰密茨凯维奇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波兰“华沙之秋”国际现代音乐节与北京音乐厅共同主办的音乐会,演出曲目全部来自波兰作曲家和中国作曲家新创的作品,担任表演的是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

    还是熟悉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古筝、扬琴……然而,人们听到的乐音与印象中二胡、琵琶、古筝、扬琴演奏的音乐完全不同,似乎不那么柔美、悠扬了,没有了习惯的连贯性,也没有了鲜明的旋律感。每件乐器在演奏技法上,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甚至在古筝这样的古老弹拨乐器里,在弹、拨、拉、扫等演奏形式之外,加入了琴弓拉奏。

    “我们并不是在寻找常规的音乐语汇,而是在寻找新奇的声音、新的音响组合,来表达某种情感意向。”本次音乐会演出曲目之一《动与静》的作者塔德乌什-维列斯基说。他也是波兰“华沙之秋”国际现代音乐节的音乐总监。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六位波兰作曲家两次来到中国,熟悉中国民族乐器的特点与演奏技巧等,对他们来说,中国民族器乐艺术是陌生而新鲜的。波兰作曲家认真面对中国民族乐器的创作成果,便是本次音乐会上所演出的六首曲目。

    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顺看来,这次演出是充满探索性的,可以称为一场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探险”。“音乐会从创作到演奏都有可能让人感到‘民族器乐不民族’,尤其是波兰作曲家的几部作品。以‘民族器乐’冠名的中国乐器的演奏传统对于波兰作曲家来说很可能只是个‘传说’。在他们眼里,中国乐器是‘新’的,在我们眼里,他们的作品是‘新’的。”

    多年来,紫禁城室内乐团的成员们对中国民族音乐都怀有“探险”的渴望。这个成立于2008年的民乐团,由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十多位知名教授与教师组成。如何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如何坚守文化传统,同时吸收当代文明中的优秀内容?紫禁城室内乐团的老师们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一方面,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应回归田野,向民间学习,重拾最质朴的民族音乐。否则,民族音乐就会像失去了源头活水一般而干涸。另一方面,传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有新的元素加入。这就要开展当代文化的交流。这交流,既包括西方音乐的引进来,也包括中国民族音乐的走出去——比如,当中国作曲家进行西洋管弦乐创作成为平常事时,国外作曲家可否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对象进行创作?

    “一定要拿出好的作品来。”刘顺说,“我们不要低估观众的鉴赏力。如果作品不好,观众必然抛弃你。”对于一场演出的效果而言,观众的意义至关重要。一个作品的影响力,一方面源于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另一方面来自观众的参与。事实上,观众的参与不仅包括观看演出,也包括积极参与演出团体的演出实践,彼此形成良性互动。据介绍,在西方,一些演出团体甚至有自己的观众协会,由观众来决定是否做某一场演出。“艺术生活应当是大众生活,如果不是大众的,就会因为失去活力而死去。”刘顺认为。那么,如何发展当代城市的艺术生活?现在,不少城市以“音乐季”“演出季”等形式培育观众,接下来要思考的是,“音乐季”“演出季”如何真正深入大众的生活中,甚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这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