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钻石般的瓦格纳歌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张悦   2015-11-21 15:38:00   作者:张悦

  2005年,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完整上演瓦格纳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这是该剧问世129年后中国大陆首演,填补了中外音乐交流史上的空白。

  不久前闭幕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国首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情景舞台版内地首秀,堪称今年音乐节上的最大亮点。目光回溯到10年前的2005年10月23日、26日、29日和11月1日,原本平平常常的4个夜晚,原本普普通通的几千个北京人或在北京的人,共同经历了一段或许终身难忘的神奇而美妙的音乐之旅。瓦格纳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进行了中国首演。这部需要4天、每次都从入夜演到深夜、演出时间超过16个小时的鸿篇巨制,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舞台,在当时是具有“爆炸性”的重大新闻。从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间,中国观众对于瓦格纳歌剧的接受及理解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动辄5个小时的歌剧演出并没有将观众挡在剧院外,而是越来越多的观众将这位拥有“强者意志”的歌剧界巨擎当作如珠穆朗玛峰般攀爬膜拜的对象。

  “引进《尼伯龙根的指环》对于中国歌剧观众的培养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曾说。实际上,在世界歌剧的舞台上,瓦格纳作品上演的频率远不及普契尼、威尔第,相比《茶花女》《卡门》等经典作品,在当年国内观众对瓦格纳的作品则生疏得多。这是一次超乎想象的原点起跳和飞跃,也可称得上是“一步到位” ——直接引进纽伦堡歌剧院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四联剧,而非通过相对通俗易懂的作品来进行“引渡”——“应该从‘第一口’就给他们最高级、最精美的艺术品,他们才会对其一见钟情,一往情深。”这是余隆的理想追求。

  “我们正在创造历史纪录!”当时现场的一位普通观众说,“在北京看《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国首演,无论能懂得多少、获得什么,只要从头看到尾,我们就是这个重大事件的见证者。”而上海歌剧院老作曲家萧白则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他说:“在中国演出《尼伯龙根的指环》曾经是一个遥远的期望,可当它真站到你的门口,又感到措手不及,好像不知该怎样去迎接这个‘庞然大物’。”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说他从学生时代就想看《尼伯龙根的指环》,50年后他终于在北京看到了。一部世界歌剧史上绝无仅有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将中国观众对歌剧的认识拉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让观众对瓦格纳这位西方歌剧史上的奇才有了直观且真切的认识。

  从十年前首次引进《尼伯龙根的指环》为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第一部瓦格纳歌剧,再到2008年原装引进德意志歌剧院版《汤豪瑟》,2013年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联手打造《帕西法尔》,北京国际音乐节曾数次填补中国歌剧舞台剧目空白,也力求用歌剧为北京艺术舞台带来惊喜。在一场场歌剧盛宴中,不仅收获全新的艺术体验,也让城市的文化品格不断升华。而这十年间,不论是国家大剧院成立后陆续推出的多部重磅瓦格纳歌剧,还是中央歌剧院在近5年内将瓦格纳“指环”系列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上演,并希冀以打造“全华班”“指环系”演员的方式展示中国歌剧的实力和艺术水准,都深刻体现了瓦格纳歌剧作为歌剧皇冠上的钻石的重要性和里程碑意义。北京国际音乐节节目总监涂松曾对记者谈到,“当时《尼伯龙根的指环》上演时,4天时间的演出对很多观众是一件接受起来困难的事情,甚至有观点认为坐不住的观众都是没有文化的人。再从2008年《汤豪瑟》的上演延续到今天,听众对于瓦格纳的认知已是越来越深。”

  两年前,瓦格纳歌剧的权威诠释者——指挥大师库恩带领中国爱乐乐团对《帕西法尔》进行演绎。而在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库恩则带来了他多达200人的庞大“军团”,演绎了5个小时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和4个半小时的《特里斯坦伊索尔德》两部瓦格纳重磅歌剧作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指挥大师库恩作为欧洲乐坛极负盛名的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的灵魂人物,除了指挥之外还是舞台导演、灯光设计。早在20世纪80年代,库恩曾师从指挥大师卡拉扬,为追随瓦格纳的整体艺术理念,他不满足于只在歌剧中担任指挥工作,而是像瓦格纳本人那样将指挥、导演、制作人身份集于一身,并效仿瓦格纳创办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模式,一手打造了以他本人为艺术核心的蒂罗尔音乐节。正如库恩所说,“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基于瓦格纳本人的想象进行创作的音乐节。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实现了他在自己的瓦格纳音乐节中最本初的一些构想。”

  瓦格纳素以严肃和深奥著称,对于他的作品,听众或是爱之透彻或是觉得沉闷,欣赏瓦格纳的歌剧需要静下来,摒去人世间的一切繁杂,以纯净的心解读,并且更需要有造诣的艺术家的极致演绎和有文化修养的观众倾心接纳并与之共鸣。瓦格纳歌剧在中国深耕并发芽的十年,也让中国的演出环境变得越来越成熟,歌剧逐渐成为一座文化之城必不可少的艺术因子。或许正如库恩所说,瓦格纳的不少歌剧都是比较难的作品,就像在文学上也存在很多难的作品,需要多次、反复的欣赏,才可能渐渐明晰,这或许才是能够最终接近并接纳瓦格纳作品的密钥。关于瓦格纳作品登上中国舞台的故事还将继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