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从此,武汉有了自己的歌剧节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蔡 萌   2015-11-21 15:56:00   作者:蔡 萌

  “洪湖水浪打浪”“高山流水觅知音”“桂花树下等哥来”……桂花飘香的九、十月,湖北武汉首届歌剧艺术节盛装亮相,接连13场大戏让整座城似乎都沉浸在歌剧艺术的氛围里。更让人欣喜的是,一向被视作“阳春白雪”的歌剧并未止步于剧院,还走进了高校、社区,甚至地铁,精彩的唱段和饱满的舞美呈现,俘获了两万多名武汉观众的心。

  一个有品质的艺术节为一座城市带来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对于湖北武汉首届歌剧艺术节,主办方显然颇具“野心”:希望通过艺术节让歌剧在武汉落地生根,树立起这座城市的又一文化品牌——

  10月27日晚,在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美妙的旋律中,由武汉剧院、《武汉晚报》联手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武汉歌剧舞剧院、澳大利亚墨尔本抒情歌剧院共同打造的湖北武汉首届歌剧艺术节在武汉剧院落下帷幕。

  这是国内首个以城市名义举办的歌剧节。中国歌剧、音乐剧协会秘书长,剧评人蒋力在观演后评价说,武汉,正在成为中国第一座有歌剧节的城市,这在同级城市中是一个好的开始。

  事实上,歌剧艺术在武汉的发展源远流长,为今年首届中国武汉歌剧艺术节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洪湖水”到“费加罗”,歌剧在武汉萌芽、成长

  “武汉位于长江边,本身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很‘潮’的城市,很能接受新兴的事物。”中央歌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作曲王世光曾精辟地提炼出歌剧之于武汉的意义。

  的确,早在50多年前,湖北省创作演出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就红遍了大江南北。1959年,该剧作为湖北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首次进京演出,一炮而红;自1960年开始,全国各地的剧团掀起了上演《洪湖赤卫队》的热潮,处处“洪湖水”,天天“浪打浪”,优美的旋律使洪湖革命老区声名远播。“文革”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将这部经典歌剧重新搬上舞台,1977年,被“打入冷宫”10年之久的《洪湖赤卫队》在武汉重新公演。“为了让这部家喻户晓的剧目既保持原汁原味,又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口味,《洪湖赤卫队》几经复排。”据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迄今已经演出2500余场。

  “武汉堪称中国的歌剧之乡,几十年来,这里不断有新剧目排出,有新的演员崭露头角。”对武汉歌剧人而言,歌剧节,他们着实期盼了许多年,也为此准备了许多年。据武汉歌剧舞剧院歌剧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培养和建立了一整套的创作演出队伍,有包括各声部、各行当和一个合唱队在内的演员队,有双管建制的交响乐队,有包括各个专业在内的舞美设计演出队。如此整齐、高水平的演出队伍使武汉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站在了全国歌剧界的前列——当时,国内拥有歌剧团的省、市很少,而在武汉,南有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前身),北有武汉实验歌剧院(武汉歌剧舞剧院前身)。

  “歌剧艺术在武汉是很有基础的,同时武汉在歌剧创作方面也很有作为。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队伍都放弃了歌剧的演出,而在武汉,我们依然坚守岗位,长年坚持《洪湖赤卫队》的演出,稳定了队伍,坚定了方向,也在武汉歌剧市场打下了一定的观众基础。”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因如此,当“洪湖水浪打浪”的熟悉旋律响彻古朴典雅的武汉剧院,武汉首届歌剧艺术节大幕拉开之际,观众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四下都有和声歌唱,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及灯光则让这部经典歌剧充满了生命力和时代感,不仅让老一辈观众重温革命豪情,还让年轻观众耳目一新。《洪湖赤卫队》打了个精彩的头阵,此后,《高山流水》、《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经典民族原创歌剧陆续登陆武汉剧院,同样受到喜爱。

  50多年的积淀似乎让武汉观众对歌剧已经有了天然的接受,所以,当歌剧节的压轴之作——由澳大利亚墨尔本抒情歌剧院演出的《费加罗的婚礼》上演时,尽管这是武汉第一次引进原版西洋歌剧,尽管演出时间长达3小时,尽管存在语言障碍,武汉观众仍沉浸其中,并予以热烈反响。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在微信朋友圈里得意地“炫耀”——不出武汉,就能看到原汁原味的西洋歌剧!

  这样的结果也让主办方十分惊喜。“歌剧是很多人印象中的‘高冷’艺术,在前期筹划时,我们对这次歌剧节不予厚望,不过后期证实,歌剧在武汉还是有一定的聚众力的。”武汉剧院总经理王斌坦言。

  放低身段、活动亲民,“阳春白雪”走近寻常百姓

  歌剧与武汉的难解之缘,给了武汉观众接受歌剧的先天优势;而首届歌剧节的举办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机会,让这门高雅艺术走近寻常百姓。熟悉武汉演出市场的人都知道,武汉人爱看喜剧。为什么?因为足够接地气。那么,歌剧怎样才能做到接地气?

  歌剧进地铁、歌剧进校园、歌剧进社区、高中生进剧场听歌剧……除了在武汉剧院上演近10场经典歌剧外,放低身段,举办各类亲民活动也成为此次歌剧节的亮点。正如蒋力所言,“不能坐在剧院里等观众,而要去和观众互动,要让他们先认识到什么是歌剧,发现歌剧的美好,然后再走进剧院。”

  据了解,自今年8月底开始,中外经典歌剧文艺汇演和歌剧《高山流水》选段便在武昌洪山地铁站“文化角”上演,吸引来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让“阳春白雪”邂逅“下里巴人”。为了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9月13日,主办方邀请500名中学生走进武汉剧院观看歌剧《高山流水》,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一篇“高山流水听歌剧”的作文,让歌剧文化从青少年开始得以弘扬和传承。9月17日,“中外歌剧精粹进社区”文艺活动走进丹东社区,为社区居民带去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歌剧荟萃。在公益活动方面,9月2日,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武汉歌剧舞剧院、武汉剧院、《武汉晚报》联手,拿出400张演出票赠送给“一城好人”董明等全国道德模范及其家属、环卫工人,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走进剧院感受高雅艺术。

  “这是我第一次看歌剧。只见黑幕朦胧中,一簇一簇的白点渐次亮起来……空灵悠远的声音充盈了整个剧院。我觉得自己整个人都醉了。”

  “看到如此精彩的歌剧表演,我感到无比庆幸……美好音乐的魅力和高尚人格的力量以无穷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充斥着我的心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之美,也是民族之魂。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的使命。”

  “踏入剧院,便感觉到了一种怡人的气息,浑身每个细胞便进入一种闲适的悠然境界。”

  ——这些饱含热情的文字,是武汉六中上智中学的学生们在走进剧院欣赏歌剧后写下的观感。当你认真地和这群小观众沟通后,便会发觉,原来经典可以跨越时间的鸿沟,“00后”也可以爱上歌剧,他们甚至对歌剧艺术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中学生,很多大学生也是通过这次歌剧节首次接触歌剧。10月22日,作为首届湖北武汉歌剧艺术节的普及活动,武汉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带着《高山流水》走进武汉软件工程学院,与数百名学子面对面。虽然在观演前,学生们大多对歌剧不甚了解,但是看完之后他们均表示,希望未来能接触更多的高雅艺术。武汉剧院宣传负责人表示,现今大学生更多关注流行音乐与流行文化,送歌剧进校园就是希望在大学生与高雅艺术之间创造“爱恋”,“我们希望通过歌剧节,为更多学生搭建走近歌剧艺术的桥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