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金钟,为振兴民乐而鸣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 婷   2015-11-08 17:13:00   作者:张 婷

  ——记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民乐(二胡、弹拨)比赛

  自2001年设立以来,中国音乐金钟奖对民族器乐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今年,金钟奖又有新举措——10月21日至27日,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民乐(二胡、弹拨)比赛在无锡、南京两地同时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100多位选手进入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二胡比赛金奖由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选送的陆轶文获得,银奖由中央音乐学院选送的高白获得,铜奖由中国音乐学院选送的黄晓晴获得。弹拨乐比赛金奖由上海音乐学院选送的张碧云获得,银奖由河北音乐家协会选送的杨冰冰获得,铜奖由天津音乐学院选送的高艺真获得。

  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韩新安表示,经过10余年的发展、前几届的锤炼,如今的金钟奖已经达到了国家级艺术奖项应有的权威性,社会反响颇佳,此次更首次设置了弹拨乐项目,旨在全面提升民族乐器的发展。

  弹拨乐首次亮相金钟实现全覆盖

  本届金钟奖民乐比赛首次设立弹拨乐比赛,包括扬琴、柳琴、三弦、阮,历史性地实现了民乐项目上的“全覆盖”。赛事设置的变化让民乐学子们欢呼雀跃,也让比赛本身更为激烈——根据规定,扬琴、柳琴、三弦、阮4个民乐项目只有3个奖项,这意味着有一种乐器项目将面临无人获奖的局面。

  沈阳音乐学院青年音乐教师万苏曾多次参加国内民乐比赛,但面对金钟,他内心还是有些忐忑。从复赛到半决赛,他在演奏阮时,两次弹断琴弦,台下观众不时发出“哎呦”的叹息声。“我确实太紧张了,大部分选手都是‘90’后的学生,作为老师和他们同台比拼,要说没压力,那不可能。”万苏说。

  弹拨乐纳入比赛项目也令行内的专家们兴奋不已。三弦演奏家谈龙建在提起此次比赛时,眼含激动的泪花,缓缓说出心里话:“人们对三弦的音乐很不熟悉,至多是从电视剧《西游记》中猪八戒背媳妇时的滑稽配乐才听过三弦。如今,金钟奖给了三弦机会,让其优美的音乐作品得以展示,这一定会改变三弦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不管选手还是评委,我们都很珍惜这次比赛机会。”

  是比赛就有输赢,可在评委们看来,音乐比赛与体育赛事不同,输赢无关紧要,让艺术梦想起飞才是关键。“选手们都很优秀,优秀是一种精神,让人持续进步。”柳琴演奏家吴强说。

  扬琴演奏家刘月宁指出,对于学习民乐的青年人来说,参与比赛只是一种人生经历,无论得奖与否,都不要停止向前。

  委约作品助阵

  二胡新曲目受青睐

  已过晚上9点,宾馆的许多房间里还隐隐传来二胡曲声,那是参赛选手们在练琴。他们谁也不肯休息,谁也不想败下阵来。

  年轻人不愿服输的心思,中国音协很是清楚,因而举办金钟奖的目的早已明确——不仅要为民乐艺术选出杰出人才,还要为众多青年学子提供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契机与平台。故而,每场赛事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即使加班加点也要安排点评会,请评委为选手们的表现点评,给他们指点迷津。

  此次参赛曲目设置也十分丰富。有《悲歌》、《空山鸟语》等传统曲目,有《葡萄熟了》、《姑苏春晓》等风格性曲目,还有王丹红创作的《阿曼尼莎》、阮昆申创作的《云南印象》等委约新作品。作品的丰富,对于参赛选手拓宽视野、发展技术极为有益。很多选手表示,很喜欢富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在大型民族乐队的辅助下,委约新作品更加悦耳,选手们把比赛当做个人独奏音乐会,享受其中。

  二胡比赛评委会主任、二胡演奏家宋飞表示,委约新作品的加入能够很好地检验新一代学子解读、表达音乐的能力,而选手与大型民族乐队合作的新形式也能很好地检验二胡教学成果。

  二胡演奏家王国潼久居香港20多年,他对内地二胡事业的蓬勃发展赞誉有加。他说,香港目前还没有如此正规、大规模的二胡器乐比赛,“内地学音乐的年轻人很幸福。”

  与当地音乐节携手发挥品牌效应

  大赛期间,适逢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中国音协特意安排了《光明行》(10月20日南京、10月21日无锡)、《弹拨声声总是情》,共3场中国二胡、琵琶名家名曲音乐会,让当地观众和选手一睹吴玉霞、宋飞、邓建栋、于红梅等民乐名家风采。

  此外,比赛一结束,评委与获奖选手就立即投身于10月27日下午在无锡梅村举行的惠民演出。精彩的演出吸引了当地文艺爱好者、业余民乐团队的成员、新区实验小学的师生等400多名观众前来观摩。

  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表示,此次金钟奖与江苏民族音乐节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既发挥了金钟奖的品牌效应,又提升了民族音乐节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双赢格局。更重要的是,金钟奖让老中青三代民族音乐人汇聚一堂,为民族音乐沿袭、发展和创新共同努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