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严密清晰的斯堪的纳维亚之夜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许渌洋   2015-11-01 16:31:00   作者:许渌洋

  迷人的芬兰指挥家伊萨-佩卡-萨洛宁叱咤国际乐坛多年,以对20世纪作品的精确演绎而著称,灌录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唱片,从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勋伯格,到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乃至梅西安、杜蒂耶。然而随着唱片市场的极度萎缩,“后唱片时代”的萨洛宁与中国乐迷渐行渐远,他在签约DG唱片公司后的发片量并不算大,并且大都是给公司旗下的女性独奏家伴奏。

  不过好在身处互联网时代,拜越洋广播所赐,萨洛宁的音乐会实况为数不少,他几年前在伦敦发起的City of Dream系统性地梳理了19、20世纪音乐的流变过程,把从瓦格纳、马勒、勋伯格、贝尔格的音乐阵线打成一片,近年又打造了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系列,他在欧美多地的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惊为天人,人们仿佛忘记了他作为一位芬兰指挥家的原始身份,直到上周他首次来到北京,与马勒室内乐团带来一场标准的斯堪的纳维亚专场。曲目从西贝柳斯到林德伯格,再到萨洛宁本人。

  10月10日,在西贝柳斯的戏剧配乐《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选场中,萨洛宁能让乐团的音响从紧致到瞬间化为蓬松,对音感的微妙控制令人赞叹,他用手指勾勒出管乐光彩艳丽的纹理,并透过精确的手势,给予丰富的力度提示。在“梅丽桑德之死”的结尾处,他那对于极弱音的追求令人啧啧称奇。

  马努斯-林德伯格无调性的《小提琴协奏曲》(2006年首演)以扩展的恰空形式为基础,充满了高光感的泛音和令人怪诞的密集音素,萨洛宁榨取了其中迷离颓废、光感十足的音色,小提琴家莱迪西亚-莫雷诺有着拉丁式的恣肆和不羁,以奔放的演奏与一群年轻人乐手组成马勒室内乐团对抗,萨洛宁庖丁解牛般调和着二者的关系。

  萨洛宁本人的大提琴协奏曲《狂躁》有着斯特拉文斯基式的复杂节奏和变拍,马勒室内乐团机敏迅捷的演奏为其提供了极好的支撑,大提琴家卡图嫩以蹭、抹、敲击等手法制造出多变的音色、暗哑的颤音或崎岖的音型。如果没有记错,这应该是萨洛宁本人的作品首次在北京出现。

  最后的西贝柳斯《C大调第七交响曲》中,萨洛宁手下的小编制乐队将西贝柳斯无比凝练的晚期杰作推向客观严密的20世纪音乐趣味领域,形成一派严丝合缝且极具张力的演奏。萨洛宁以独特的手法从乐团身上提取了丰富的音色,郁郁葱葱,绚烂夺目,但始终拒绝了情感浓烈的浪漫派倾向。

  超出了以录音为媒介的聆听概念,萨洛宁对音响清晰感的极致追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对声音纹理的雕琢细微到纳米级,整个声音成像仿佛是3D打印机精密构造的结果,随着音乐织体的复杂程度提高,清晰度反而越强,这对于现场演奏,特别是对于20世纪后的现当代作品而言,实乃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品质。

  在宏伟的瓦格纳乐剧和勃拉姆斯全集之间,萨洛宁为以浪漫主义音乐为主轴的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他的技巧、音乐素养和专业价值不容置疑,而其风格趣味与音乐节更是有颇多交集。比如一些杰出的20世纪歌剧,贝尔格、德彪西、雅纳切克,除了填补剧目空白外,萨洛宁为这些作品所能赋予的魅力,绝然不亚于任何一部19世纪经典。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