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π”是一个板凳?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任 勇   2015-07-29 15:00:00   作者:任 勇

  在报上读到一条消息:在一个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辅导班上,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常见的“π”,没想到有学生举手,老师,这个板凳是什么意思?下课后数学老师对这位同学说,以后不要再开玩笑。学生很认真地说:“我没有开玩笑,我从初一开始学舞蹈,一直学到高三,基本没上过文化课。”

  读完上述报道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这是个案,但艺考生文化素质之低,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我们追求的艺术教育吗?艺术教育应当如何走向理性?

  一、从“畸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

  畸形发展的艺术教育摧残的不仅仅是艺术,而是教育,是孩子。没有“文化”的“艺术人才”,其“才”是有限的。只有“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其“才”方为“实学”之真才。艺术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培养会艺术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从“重技轻艺”走向“技艺并重”

  艺术教育不是不要培养艺术家,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人潜在的艺术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奠定基础。

  我以为,太注重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艺术的文化内涵熏陶的人,其“技”也长不了太久。没有“艺”的“技”是苍白的“技”,没有“技”的“艺”是空洞的“艺”。

  三、从“局部视野”走向“多元视野”

  我们的艺术教育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纵观世界各国的艺术教育,都是建立在立足于本民族艺术文化基础上的。

  但仅有民族的,是很不够的,也是狭隘的。艺术教育不能局限在本民族这个范围内,而要把视野放的更开放一些。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资源共享”,就是要开发和利用世界各民族的优秀的艺术文化。我认为,艺术教育要在基于充分保护本民族的艺术文化的同时,广泛地吸收世界各民族一切优秀的艺术文化,开阔艺术教育视野,丰富艺术教育内涵。

  四、从“特色培育”走向“全员脱盲”

  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众多的艺术比赛和艺术展演,让艺术教育无意中步入更加关注“特色培育”之路。在许多时候,“特色培育”的水平有取代“艺术教育”水平之势。

  我以为,“特色培育”应该建立在“全员脱盲”基础上,“特色培育”应更多地在艺术社团或课外活动中进行。“特色培育”可以推动和提高整个艺术教育的水平,也可以保护和培养艺术特长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但追求“特色培育”不应成为培养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能成为惟一目标。

  学校在艺术比赛或艺术展演获奖,可以体现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可以展示学校艺术形象。但艺术教育应当回归本源,艺术教育的本源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体验艺术的意蕴,让艺术属于更多的人。

  五、从“刺激感官”走向“融入心灵”

  虽说艺术要“雅俗共赏”,只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才能得到普及和推广。但现实的情况是“俗”的那部分过于泛滥了,“俗”到“俗不可耐”了,而“雅”的那部分听众甚少,赏者也不多。在大众艺术传媒的一些负面影响下,艺术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应对?

  有位专家认为:“音乐有两种,一种是奔人的感官而去的,另一种是奔人的灵魂而去的。显然经典音乐属于后者,而‘超女’属于前者。”

  我以为,我们的艺术教育,要尽可能让“俗”的艺术“俗”得得体;尽可能让“雅”的艺术“雅”得引人。让更多的人走出“不善于识别真正的美而满足于浅薄的表面的漂亮”的误区,真正走向“融入心灵”的高雅艺术。

  六、从“艺术之内”走向“艺术之外”

  艺术教育工作者往往扑下身子抓艺术教育和教育艺术,这是敬业的表现,但也是有局限性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眼界,多在教育中;目光,多在校园里;视角,多在基础教育方面。

  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艺术教育课程而言,就有国本的、地本的、校本的、家长的、社区的、校际的、高校的、研究机构的、社会团体的、主管部门的等,皆可“为我所用”。

  我们还可以研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艺术教育这个课题,比如,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我们怎么看艺术教育?经济学家呢?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传播学家、未来学家呢?

  从教育跳出来看,更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跳出教育看教育,眼前一片新天地。

  七、从“小艺术观”走向“大艺术观”

  传统的艺术教育有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一节美术课,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艺术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往往感觉到艺术教育不“艺术”。

  新课程改革有了一门“新课程”——艺术课,这就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堂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不仅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曲艺等不同艺术门类开始以生态的方式交叉和融合,而且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不同领域间也开始相互渗透。

  新课程让美术教师成为艺术教师,不就是一种“大”的体现吗?

  八、从“艺术教育”走向“艺术文化”

    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化包括艺术,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艺术教育是很可以“文化”的。没有“文化”处理的艺术教育只是知识,缺乏文化内涵。一首乐曲、一个舞蹈,应将这首乐曲、这个舞蹈放在音乐、舞蹈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揭示它的历史联系和特点,使学生把所学的乐曲、舞蹈融入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得到文化的涵养。

    艺术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和走向文化自觉,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具有文化使命的艺术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一种鲜明的文化品格和表现出特有的文化担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