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有技巧,但缺乏艺术表现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乐音 2015-06-11 14:34:00
权威专业赛事折射声乐教育难题——
歌手有技巧,但缺乏艺术表现力
近年来,国内各种音乐赛事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但比起《中国红歌会》、《中国好声音》等娱乐比赛,全国声乐比赛作为政府主办的最高级别声乐比赛,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8月6日至14日,美声、民族、流行音乐3组的265名选手经过层层选拔站在赛场上。这个青年歌手演唱水平评比的大舞台,其实也是对当下声乐教育的检阅。本届比赛在展现选手演唱技艺和功底的同时,也折射出声乐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不缺技术缺“用心”
“专业”“权威”“公正”是记者在第十届全国声乐比赛期间听到评委们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词。在参赛曲目上,比赛要求选手在初赛、复赛、决赛3轮比赛中,每轮必须演唱3首曲目,且不得重复,总的演唱曲目为9首,并在音乐风格、创作流派、语种类别、音高调式、演唱时间等方面做出严格要求。谈到美声组比赛,评委郭淑珍说,美声组选手第一轮必须唱17、18世纪风格的歌剧咏叹调、神曲的咏叹调或清唱剧的咏叹调等,另外还要唱1首艺术歌曲和1首中国歌曲。“这9首曲子唱下来,选手可以开演唱会了。这需要相当高的能力,并不是一般选手可以做到的。”郭淑珍说。
作为民族组比赛的评委,吴雁泽欣慰地发现,本次比赛的选手水平较高。他还发现了很多声音条件很好的选手。他认为,一些来自学校的选手虽然在舞台表演上稍显青涩,但声音条件好,又经过科学的训练,可塑性比较强。
民族组评委万山红认为,本届比赛民族组的参赛选手各有特色,“有些选手来自专业演出团体,演出经验比较多,临场表现比较成熟;有些选手参加了两次甚至3次以上的全国声乐比赛,比较适应比赛的节奏,对参赛曲目的选择比较有经验;有些选手则是来自一些院校,演出经验不足,唱功中规中矩”。她认为,民族声乐歌手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功底,演唱者的用气、发声方式要标准,更要懂得如何在歌声中融入真情实感。只有对选择的曲目有深刻的感悟,才能够用歌声打动听众,完美呈现音乐的感染力。“选手们最缺的是不知道怎么用‘心’演唱,他们想的还是怎么把嗓子亮出来。”万山红说。
流行音乐组评委卞留念也点出了选手们普遍存在的问题:“选手的专业水平都很高,但很多选手只注意到自己的演唱技巧,却没有用心去演绎作品。比如在唱英文歌的时候,很多选手在背词,虽然声音很好,但没有感情;再比如选手在唱音乐剧选段时,没有人物的角色感。”
民族组评委刘青认为,本届比赛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具有鲜明个性又很全面的歌手比较少,选手张口的第一个音普遍唱不准,唱到高音时特别使劲,表现力却比较苍白。
个性发挥成问题
为什么参赛选手普遍在角色塑造和个性发挥上存在问题?作为本届比赛的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文化部艺术司副巡视员翟桂梅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李谷一、才旦卓玛等艺术家能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是因为他们的演唱中先具有民族特色,后来又学了科学的发音方法。现在这些青年歌手的演唱技术可能比他们那一代的歌唱家水平高,但是他们缺少个性,这是目前声乐教学中应该研究的问题。”她认为中国声乐教学正在走入狭窄化道路。
万山红认为,声乐教育应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从招生选拔时就要考虑,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这种个性。“但我们看到现在有些选手完全是在模仿,成名的歌手怎么唱,学生就怎么唱,即使是错误的也跟着模仿。我们这一代人从苦难中走过,对苦难有着深刻的理解,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体验不到艰辛,但是没有体会过苦就体会不到甜,很多学生看到一些人通过炒作等方式成名,就开始浮躁。我们鼓励选手要有个性,但这种个性应该是从艺术本体里面生发的个性,如果只是外在包装出来的个性,那也不会长久。”万山红说。
郭淑珍认为选手必须有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诠释歌曲,而美声组选手普遍在艺术歌曲的选曲方面出现了问题。“艺术歌曲指的是舒伯特《小夜曲》这样的曲目,唱好艺术歌曲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但选手普遍缺少相应的文化素养,对于艺术歌曲的深度表现得不够,还有选手过去根本没唱过艺术歌曲,这也说明了目前声乐教育存在问题。目前只有国内最顶尖的几所音乐学院才专门有艺术歌曲这门课。”郭淑珍说。
通过比赛快速成长
虽然有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选手在“开窍”后短时间内取得快速进步。吴雁泽说,全国声乐比赛对专业的要求高,规格也高,是年轻人难得的历练平台。
“我觉得选手们每场比赛都在进步。这是选手之间交流的好机会,虽然他们可能不会交谈,但是相互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同时,比赛对于坐在台下的老师也有启发。”郭淑珍说。
赛事的曲目内容等都是经过众多声乐界权威专家多次研究共同制定的。翟桂梅说:“我们规定民族组选手必须唱1首古典歌曲、1首戏曲和1首歌剧选曲,其实也是对选手的一种启发,古典歌曲让选手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戏曲帮助选手在咬字、行腔、归音方面更准确,而演唱歌剧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塑造角色。”
两年前,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裴磊第一次参加全国声乐比赛,由于缺乏经验,当时没能进入决赛。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裴磊除赴意大利参加声乐比赛并获得优秀奖外,在国内的一些比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于为何二度参加全国声乐比赛,裴磊说:“参加比赛,可以在课堂之外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的于秀娟也是第二次参加全国声乐比赛,每场唱完自己的曲目后,她都会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别的选手比赛。“参赛选手的实力都很强,我们可以通过比赛相互学习,也希望得到评委们的点拨。”于秀娟说。上一届比赛成绩并不理想的她,通过一次次磨练,在这届比赛中获得了民族组的优秀奖。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