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彝红》:浸润在音乐里的革命史诗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黄卓 2015-06-03 15:08:00
6月3日、4日,由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和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彝红》将亮相北京国家大剧院。自去年创排、公演以来,这部红色题材的民族歌剧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在凉山、成都还是在武汉的公演都座无虚席,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一部由市州级歌舞团创排生产的剧目,《彝红》一路走来摘得多个重要奖项: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奖;第三届四川省文华奖、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最佳剧目奖……
一部红色题材的民族歌剧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能俘获广大观众的心,还能获得国家级艺术奖项的肯定?
民族歌剧再现“彝海结盟”
举起结盟酒,豪气冲牛斗。
危难担大义,生死誓同仇。
丹心照日月,碧血写春秋。
敢为英雄事,彝人自风流。
这是刘伯承元帅回想当年“彝海结盟”一幕的诗作。1935年,红军长征过凉山,途中发生了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彝海结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让红军全军覆没的企图。结盟后彝族人民七天七夜的护送,为红军赢得了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宝贵时间,为红军保存了可贵的有生力量。
“彝海结盟”为中国共产党在复杂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我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形成开创了成功的范例,是党史、军史、革命史和民族团结史上的辉煌篇章。
民族歌剧《彝红》正是为观众再现了著名的“彝海结盟”的故事。
1935年的“彝海结盟”,在凉山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中国工农红军果基彝民支队”的旗帜。红军北上离开凉山后,果基小叶丹被谋害,为了保护旗帜,实现丈夫的承诺,果基夫人将这面浸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缝在自己的百褶裙里,四处躲避国民党的追杀。1950年,她亲手把旗帜交给了解放大凉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直到今天,这面凝聚着红军和彝族人民深厚情谊,记载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见证凉山彝民族对中国革命重大贡献的旗帜仍然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暨“彝海结盟”80周年。为了传承“彝海结盟”精神,弘扬红色“中国梦”,凉山歌舞团在2014年决定把“彝海结盟”这段英雄传奇故事以歌剧的形式呈现于舞台。于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非凡历史、诠释红色经典、弘扬主旋律的民族歌剧——《彝红》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彝民族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一部歌剧作品,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彝族音乐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谈及创作初衷,《彝红》策划人、凉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方勇表示:“‘彝海结盟’是一个时代的结盟,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结盟,更是一个梦想追求的结盟。它承载了新中国的梦想,也表达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诉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彝红》反映了彝族人民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的政治追求,表达了彝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情怀。”
刘伯承元帅的女儿刘雁翎曾书面致信:“我认真观看了你们创作的《彝红》,觉得这是一部歌颂党的民族政策、歌颂革命传统的好剧。因此,我支持这个剧。祝你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宣传正能量的作品。”
强大阵容演绎传奇故事
星星和月亮在一起
珍珠和玛瑙在一起
火把和光明在一起
美酒和歌声在一起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大凉山彝族民间歌舞艺术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浓浓的民族情感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凉山歌舞团从1956年成立以来,传承着大凉山优良的艺术气质,一直是中国彝民族舞台艺术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从上世纪50年代,反映凉山从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历史飞跃的话剧《奴隶之歌》走进北京,到“三进中南海、四进大会堂”的演出,到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快乐的诺苏》,60年来,凉山歌舞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和民族特色化道路,获得“民族歌舞,北看延边,南看凉山”“中国民族艺术之花”的赞誉。
“今天,《彝红》表达的是凉山民族文艺工作者历史使命的延续和民族责任的担当,抒发的是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对四川凉山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民族艺术梦想的追求。正如‘彝海结盟’蕴含的巨大精神财富引领我们一样,《彝红》的创作生产,为新时期凉山歌舞团的艺术发展打开了一扇光亮的窗。”《彝红》出品人、凉山歌舞团党总支书记、凉山文广传媒集团董事长刘康说。
一位业内人士观看后表示,《彝红》应该不是一台普通的舞台剧,也不同于任何一台少数民族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台作品,因为无论是从彝民族本身还是“彝海结盟”这一传奇历史事件都是不可替代的。《彝红》呈现给舞台的是一幅民族诗画,感动的是一个民族的心与魂,品味的是凉山彝民族文化原生态的独特魅力。
为了将“彝海结盟”这段红色英雄传奇史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向观众展现一个既有主题思想、又有文化质感的舞台艺术作品,《彝红》起用了强大的创作阵容。国家一级编剧、四川人艺艺术总监李亭任编剧、艺术总监,著名戏剧导演、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任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曹平任导演,四川人艺创作中心主任朱天天任副导演,四川通俗音乐协会主席刘党庆作曲,国家一级指挥唐青石任音乐总监、指挥,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童为列担纲舞美设计,解放军艺术学院舞美队队长周丹林任舞美总监,吴玮任灯光设计,宋多多任音响设计。
据介绍,《彝红》近230人的演出团队除了两个特邀演员外,全部是凉山本土演员。演唱和表演由凉山歌舞团、五彩凉山艺术团完成,凉山交响乐团伴奏,大凉山合唱团担纲合唱。演员中80%以上都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演员,其中不乏“凉山情歌王子”日沙尔体等大凉山德艺双馨的民族艺术家和众多的优秀青年演员,但这些演员都不是歌剧专业出身。从2014年1月初次排练,到2015年大年初一启动剧目升级排练,大家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给观众带来巨大的惊喜。
在创排《彝红》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凉山文广传媒集团为剧目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彝红》的全国巡演和未来的市场拓展,凉山文广传媒集团专门购买了货运和客运车辆,还开发了“彝红”系列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在2014年,《彝红》通过评审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成为了国家艺术基金成立后的首批受益者。
正如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所言:“民族歌剧《彝红》的成功出品,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地方重视和国家支持的有效配合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应该成为地方文艺创作的一个范例。”
真挚情感引发观众共鸣
云霞飘来大雁飞过
“彝海结盟”写下不朽的颂歌
将领留下的旗帜彝人接过
彝家兄弟珍藏重逢的承诺
红军北上抢渡大渡河
开辟根据地山丹丹花开红似火
天菩萨和红星在旗帜下辉映闪烁
彝人的脚步走进史诗的传说
把红色主题与彝族优美的音乐、舞蹈包括民风民俗结合在一起,用动人的情感故事贯穿其中,《彝红》无论是主题还是审美都具有独特优势。而在创作上始终强调人的“情怀”——彝汉情、兄弟情、青春爱情,更是《彝红》能够打动观众的最主要原因。
李亭在谈及《彝红》的创作时坦言:“难度很大,因为我们要在舞台上呈现的是一个史诗式的故事。”为此,李亭选择了“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情感命运来展示这背后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彝海结盟’是一个厚重的历史题材,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我们选择以虚构的小人物——彝族姑娘妮扎嫫、红军战士天红以及彝族小伙拉铁三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来呈现,事实上也能很好地体现那个时代的人性和情感,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导演曹平说。
有专家认为,《彝红》全剧感人的场面不仅只表现在革命的激情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和道义也让人为之动容。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衔接自然、节奏紧凑,加上演员们极具感染力的演出,让整部剧丰富而饱满。《彝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妮扎嫫反抗世俗追求自由,天红的勇敢真挚,拉铁的善良质朴,这些性格显得格外鲜明。
从每天背绕口令,一句一句学普通话开始,到丢开剧本,认认真真唱起来、演起来,《彝红》团队的每一个演员都在用一种山地民族真诚的情感用心学,用心唱,用心演。这种呈现于舞台的真情实感、原生态表达收获了观众的感动和认可。
中国民族歌剧的前辈郭兰英、乔佩娟等老艺术家在武汉观看《彝红》,乔佩娟老师说:“这是一部接地气的好戏,看这个戏我很感动也很激动,好听,亲切,朴朴素素,郭兰英第一个站起来鼓掌,鼓了很长时间。”
《彝红》将传统的红色题材与当代舞台艺术结合在一起,借助凉山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个有内涵而又特别的故事,有人物形象又有文化质感的舞台戏剧作品,让观众在与历史的天空对话的同时,又为剧中的人物命运感心动容,在历史事件、戏剧冲突与民族风情的交织中获得历史的认知和审美的愉悦。
沧桑质朴的彝语清唱、婉转悠扬的月琴弹奏……当这些凉山当地的民族元素呈现在舞台上,观众不仅感受到歌声美、故事美,更感受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美。一位曾经观看过该剧的观众说:“歌很好听,戏很感人,用这样的方式演绎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观众很容易接受,既重温了历史,又享受了艺术,我觉得这是中国歌剧的成功。”
据悉,民族歌剧《彝红》在国家大剧院公演之后,将进行以“纪念红军长征暨彝海结盟八十周年”为主题的2015国内巡演,巡演将途经8个省,在14个城市进行20场演出。此外,《彝红》在2016年还将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继续进行2016国内巡演。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