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融黄河水,曲通黄河声”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卜大炜 2015-05-24 16:16:00
——严良堃谈《黄河大合唱》
卜大炜:严老师,您是《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见证者,能谈谈《黄河》的首演情况和历史上的重要演出吗?首演是谁指挥的?
严良堃:《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是由邬析零指挥抗敌演剧三队演出的,日期是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的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的“陕公第一次音乐大会”上。词作者光未然(作者注:即张光年)本人担任朗诵。
5月11日,在延安举行了《黄河大合唱》的第二次演出。这次是由作曲家冼星海指挥鲁迅艺术学院演出。在星海当天的日记中记录说,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前来观看了演出。乐曲结束后,毛泽东大喊了三声“好”。
《黄河大合唱》第一次在国外的演出,是1942年在缅甸曼德勒的云南会馆,由缅甸华侨战工队合唱团演出,连演了3天,由赵沨指挥,李凌任艺术指导,仍旧是光未然朗诵。
这里再提几次在《黄河大合唱》的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演出。
1949年,纽约联合国大会上,由美国人演出了英文版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颂》一段由著名的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
1956年,在莫斯科演出了《黄河大合唱》,由全苏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演出,李德伦指挥,郭淑珍演唱《黄河怨》一段,我担任了艺术指导。那次郭淑珍唱中文,合唱团唱俄文。
1964年,日本人在神户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是用日文唱的,据说在翻译“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一句时,他们还问“鬼子”是什么意思。
1995年,是抗战胜利50周年。赴美定居的中央歌剧院原指挥姚学言带领一个规模庞大的美国合唱团来北京演出,外国人到中国唱《黄河大合唱》这是首次。
卜大炜:您指挥过上千次《黄河大合唱》,作为冼星海的学生,能谈谈您指挥的《黄河》的经历吗?
严良堃:1940年我在重庆第一次指挥孩子剧团公演《黄河大合唱》。自我于1979年带中央乐团出国演《黄河大合唱》以来,已经带队出去指挥了一二百次了。
1985年,在香港举行的“黄河音乐节”上,演出了一次香港最大规模的《黄河大合唱》,演员达千人。
1995年,在北京的首都体育馆,我指挥了北京万名大学生唱了《黄河大合唱》,当时胡锦涛同志也来观看了。在广州也举行了一次有1500人演出的《黄河大合唱》。
卜大炜:《黄河》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通过这部作品找到认同感。
严良堃:是的。在过去,《黄河大合唱》的作用像号角一样,鼓舞人们去战斗,去斗争。而现在,它的作用是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例如有一次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华人的集会上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有人对我说:“听完了《黄河》感觉腰杆子硬了,鼓起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在国外,来听《黄河大合唱》的华人阶层不同、地位不同,但心情是相同的。一次在马来西亚演出《黄河大合唱》,演出完下起了暴雨,人们出不了剧场的门了。在躲雨的时间里,场子里的华人开始拉歌,有人朗诵了一首当场写的诗,其中有一句非常精彩,大意是说,我们每个中国人血管中流的血液就是黄河的支流,因此是“血融黄河水,曲通黄河声”。
卜大炜:《黄河》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上至今散发着耀眼的光辉。它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调,又有西方康塔塔那样宏伟的形式感。作为《黄河》的权威阐释者,您能谈谈它的艺术成就吗?
严良堃:《黄河大合唱》之所以这样被每一个中国人所热爱,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性,我认为有两点。
一是星海将自己的个人出路放在了民族的出路当中。抗战期间,上海的百代唱片公司曾邀请他过去创作像黎锦辉那样的流行歌曲,并开出二百块大洋的月薪,当时一般的打工仔平均一个月才挣两块大洋。面对这样高的工资,星海不为所动,坚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搞他的抗日救亡音乐创作。他写的《黄河大合唱》到今天一分钱也没有拿到。冼星海真正将音乐作为了争取获得民族自由解放的一种斗争手段和武器。
1939年,他在延安的窑洞中埋头《黄河大合唱》的谱曲,六天六夜,终于完成了。这时光未然说:“你是广东人,我应该煲汤慰劳你。”可是那时哪有什么东西给他煲汤呀。于是光未然想办法搞到了一份 “高干特供”,二斤白糖,又买到一点肉,请他吃了一顿。
二是《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植根于中国的土地之中。冼星海对西方的东西不是照搬,对西洋作曲技法的借鉴是不留痕迹的。他对民族的东西不是拿来贴标签,而是将所有民族的东西融会贯通在作品中,虽然,我们听不出是采用了哪一首曲子,但一听就是我们中国的。例如《黄水谣》,它有《四季调》的音乐元素在里面,但又不是《四季调》。还有《河边对口曲》中张老三、李老四的旋律,明显是山西的曲调。再有,“怒吼吧,黄河”一句,这不就是京剧的叫板吗?
卜大炜: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史上有两个“座谈会讲话”载入史册,一个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有一个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您能谈谈对这两个“讲话”的感想吗?同时也谈谈对当今交响乐创作的看法。
严良堃: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我在大后方,很遗憾没能参加这个盛会。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是举双手赞成拥护的。作为一名老艺术家,看过这个讲话我感到心情舒畅。由此来看我们的创作,我只说一点,关键就是把交响乐看成商品还是教化人民群众的艺术手段。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