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歌剧形成漫谈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孔庆印   2015-05-24 16:05:00   作者:孔庆印

  歌剧诞生于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史中巴洛克时期的起点1600年,正是根据歌剧的诞生所划定的。如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歌剧的诞生也是漫长、艰辛的过程。在巴洛克之前的古希腊、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等西方音乐史上的各个时期中,都能隐约看到歌剧的影子。

  古希腊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就在祭祀酒神等一系列仪式上表演带有歌唱及器乐伴奏的戏剧。亚里士多德在其论著《诗学》中曾记述“音乐是悲剧重要的组成元素”。在希腊语中,悲剧一词包含的内容比较广,其中就有“歌唱”的含义。而悲剧中的节奏、旋律、语言、舞蹈等构成元素的存在,则直接证明了诗歌与音乐、舞蹈密不可分的特征。

  在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人的作品中,齐声朗诵以及部分抒情道白往往是唱出来的。这些作品中的演唱,尤其是“合唱”,有别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多声部演唱方式的混唱。因为古希腊的音乐是单声部音乐,没有数音齐发的和声。这种“合唱”通常是在阿夫洛斯管的伴奏下,参与戏剧表演的整体之中,而其在剧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虽然,古希腊悲剧演出中出现了类似歌剧的戏剧与音乐的结合,但古希腊悲剧还是以戏剧为其主导的舞台艺术形式,“话剧加唱”仍属戏剧范畴,算不上歌剧。

  中世纪

  提到中世纪,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这个词——黑暗。在这段时期,艺术的发展,当然包括音乐在内,虽说不像其他领域那样“黑暗”,因为教会自身使用的音乐已成体系且发展水平极高,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言表的影响,但是,教会对音乐发展的抑制手段还是广泛存在的。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中世纪戏剧与音乐结合的范例,教仪剧就是其中的代表。

  教仪剧又称礼拜剧,在最早的教仪剧中,有一部是根据10世纪复活节弥撒中《进台经》之前的一段对话或带有叙事性的附加段创作的(另有手抄本中记载它的出处为圣诞节第三弥撒之前的一个叙事性附加段)。至12、13世纪前后,教仪剧演化为用音乐和表演来讲述圣经故事的戏剧。当然,上述种种并不能充分帮助教仪剧成为成型的戏剧。但是,为唱词润色,并赋予剧情更多内涵,音乐可谓功不可没。

  文艺复兴

  16世纪,文艺复兴这一盛行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思想文化运动,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给欧洲带来一场科学、艺术等领域的革命。在这场革命的洗礼下,戏剧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幕间剧、田园剧、牧歌套曲等,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幕间剧是指戏剧幕与幕之间穿插的表演,通常篇幅较小。歌剧史上最著名的幕间剧恐怕要算1733年9月5日于那不勒斯上演的佩尔戈莱西的《女仆作夫人》了,因为该作品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意大利与法国的喜歌剧的形成。

  田园剧是以诗歌表现牧童及田园场景的舞台剧。文艺复兴时期,田园剧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学体裁。至16世纪后半叶,田园剧已成为意大利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形式。田园剧的歌词(诗句)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推动剧情进展的叙述或对白;另一种则是抒发情感的倾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种类型的歌词加之为其所谱写的乐曲,便是后来歌剧(尤指意大利歌剧)中最常使用的宣叙调和咏叹调的源头。

  牧歌套曲可以理解为由若干牧歌组成的成套声乐曲。牧歌是16世纪意大利世俗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它是多声部室内声乐曲,演唱时有器乐伴奏。牧歌的歌词大多描写多愁善感的爱情、男欢女爱的情色、心驰神往的田园等,通常以最后一行或两行中的警句式高潮结束。

  与田园剧相结合的牧歌套曲,也称作牧歌喜剧,但是,它们不供公开的舞台演出使用,只用于私人娱乐,如私人音乐会等。

  田园剧与牧歌套曲虽然都是戏剧与音乐结合的典范,但是二者的侧重点是截然不同的。田园剧可以看做“为剧而乐”,而牧歌套曲则可理解为“为乐而剧”,即在田园剧与牧歌套曲中,戏剧与音乐都存在着明显的“主从关系”。因此,田园剧与牧歌套曲都算不上真正的歌剧。

  卡梅拉塔会社

  严格地说,卡梅拉塔会社活跃的期间(16世纪70年代——16世纪90年代)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之所以将其单独列出条目,是因为卡梅拉塔会社在歌剧史上的意义非同寻常。

  16世纪70年代初期,佛罗伦萨一位热心于文艺的贵族吉奥瓦尼-巴迪在自己的官邸主持了一个非正式性的研究机构,邀约当时的许多文人雅士在此讨论文学艺术问题,并进行音乐表演,这就是著名的“卡梅拉塔会社”。

  1589年,由巴迪和里努契尼作词、卡瓦利埃利和马维奇作曲的喜剧《佩雷妮娜》在佛罗伦萨为庆祝斐迪南与克里斯汀的婚礼而演出,其中安排了六段幕间音乐表演,从而使卡梅拉塔会社的成员们萌发了用歌唱表演戏剧的想法。卡梅拉塔会社的音乐家们采取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界通用的方式——从古希腊的经典中汲取灵感。

  当时,关于音乐在古希腊戏剧中的存在方式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古希腊戏剧中只有合唱部分是唱出来的。支持这种观点的文学家奥尔萨托-朱斯蒂尼亚和音乐家安德烈亚-加布里埃利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改名为《暴君埃狄浦》译为意大利语并谱曲在维琴察上演时,就只有合唱部分是唱出来的。另一种观点是,古希腊戏剧中全部台词都是唱出来的,包括演员的独白、对白在内。卡梅拉塔会社成员文琴佐-伽利雷(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雷之父)支持梅的观点。他攻击意大利牧歌作为范例的声乐对位理论及实践。16世纪意大利牧歌中常见的创作手法,如模拟叹息声等,被文琴佐一概斥之为幼稚。他认为,正确的歌词谱曲方式应该是用一条独唱旋律来强化优秀歌唱家或演员唱词及语言自然地抑扬顿挫。

  1600年,以里努契尼的长诗《尤丽狄西》为剧本,作曲家佩里和卡奇尼运用卡梅拉塔会社音乐家们共同探索的戏剧音乐理论与技法为其配乐,创作出了至今仍得以保存的最早的歌剧《尤丽狄西》。至歌剧的产生,戏剧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沿革,终于达到了完美的巅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