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怎么没声了?尴尬之余生出苦涩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周思明 2015-04-30 14:23:00
曾几何时,《卖报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春天在哪里》、《小燕子》等深受少年儿童喜欢的歌曲,令几代人念念不忘,其中的情趣、意境和道德取向深深影响了许多人的一生。又曾几何时,稚嫩的嗓音高吼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天真的孩童传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人们尴尬之余不免生出苦涩与思索:难道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没有歌唱了吗?
唱歌是一种很好的文娱活动,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多唱一些优秀的歌曲,能够陶冶他们的性情,充实他们的思想,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学唱那些表现情爱的歌曲,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现在,电影、电视、广播中充斥着爱情歌曲,少年儿童免不了要受到影响。问题是有些家长和教师非但不给以正确引导,反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教他们唱这类歌曲,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儿歌是一种“童子乐闻而易晓”的艺术形式,一首好儿歌“一儿习之,可为诸儿流布”,“童时习之,可为终身体认”。但是,近些年来,专业儿童音乐创作力量青黄不接,作品奇缺,许多成人歌曲变成少儿演唱的内容,甚至一些极不适合少儿吟唱的情歌出现在儿童歌坛。因此,让孩子唱孩子的歌,用优秀的儿歌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的儿歌创作是不尽如人意的。作家不愿写,报刊不愿登,社会上一些人更是视其为“小儿科”,不屑一顾,以至于当今的一些孩子仍然在老掉牙的儿歌中“陶冶”着心灵,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忧虑和遗憾的事。儿歌虽然看起来通俗浅显,但要真正写好却不容易,它必须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和欣赏趣味,并用生动、形象、简洁的韵语,鲜明的节奏,使之适合于口头吟诵。但是,由于一些创作者对孩子的生活、心灵深入得不够,只好 “闭门造车”,根本不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想听什么样的歌曲,由于严重脱离生活这个创作源泉,与流行歌曲相比,一些儿歌反倒显得节奏拖沓,内容枯燥,缺乏时代气息,说教意味太浓等,打动不了孩子,让孩子们敬而远之。因此,作家写儿歌并非“掉价”之举。一些音乐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呼吁:绝不能再让我们的幼儿园小朋友没完没了地哼哼“我爱你,我想你……”,要用健康美好的音乐开拓孩子们的心灵。
其实,少儿歌曲匮乏有多种原因。从作者方面看,出于商业利益等考虑,往往不愿涉足少儿音乐创作,而有些作者也确实不完全熟悉少年儿童的心理;同时,传媒的力量也没有发挥出来。一些成人流行歌曲往往占据收音机和电视,而少儿歌曲被挤得无声无息,因而有人提出,应在电视、广播中,多制作一些适合少儿特点的“音乐电视”或综艺节目。另一方面,家长也应有意识地教孩子唱新歌好歌。这样多方面努力,方能使少儿歌曲逐步繁荣起来。
一个千年诗国不应该少了孩子们的歌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今天的中国未必就没有小骆宾王!一个健全的社会环境也应该充满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尽管记忆褪色成陈旧的相片,但美丽的旋律仍然很容易地把人带回到从前——“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样的歌谣会纯净孩子们的心灵。这些脍炙人口的优美旋律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歌声伴随着几代人健康成长。
为了少年儿童的成长,我们殷切期待更多的新儿歌精品问世,期待更多更好的新儿歌唱响校园,期待少儿歌曲重新辉煌——因为“花朵们”太需要适合他们的音乐艺术滋养了。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