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传统艺术专业教育需要顶层设计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焦雯 薛帅   2015-03-21 09:18:00   作者:焦雯 薛帅

  春节刚过,各大艺术院校又如期开始招生考试,艺考再成热门话题。然而,同是艺考专业门类,“中”冷“西”热的现象却愈演愈烈。表演、播音主持、油画等“现代气息浓郁”的艺术专业前门庭若市,而浓缩传统文化精粹的戏曲、国画等专业招生情形却并不乐观。在当下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对此表示担忧。

  从“挑”学生到“挖”学生

  “当年我们考学的时候,上海全区的中学生都来报考,真是万人空巷。现在即使定向委培、学费全免,也只有几百人来报名,最少的一次只有80多个人,挑都没法挑。”一提到沪剧专业的招生,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就眉头紧锁。招不到上海孩子,戏校的老师只好深入周边区县去找,甚至到附近省份的县、乡、村里去“挖”。“招来的学生不会讲上海话,甚至听都听不懂,还得一字一句地教会方言才能学唱,放个暑假回去,又打回原形了,还得重教。”对于这种现状,茅善玉和她的同事们都很无奈。

  “中国人对油画的喜爱甚至超过了国画,特别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美术学院里油画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是第一。”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油画家靳尚谊说。与此同时,传统中国画专业继续遭受冷落,有专家称,由于较为冷门,中国画专业已经成为一些期望“混”文凭的考生的理想去处。

  戏曲专业的生源萎缩则更为严重。“不管是京剧还是地方戏,相关专业的招生情况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戏曲表演专业,优秀的考生极为匮乏。”据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透露,2015年戏曲专业招生继续遇冷,不仅生源基数缩水,招生标准也连续下降:“过去是千里挑一,现在有一个算一个。”

  传统艺术日渐边缘化

  不仅是艺考,从少儿艺术培训中,已能看出“中”冷“西”热的苗头。据了解,中国学习钢琴的儿童数量已到达世界第一,远多于学习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人数,芭蕾舞、拉丁舞课程的受欢迎程度也远高于中国古典舞。家长们乐意让孩子去学习主持、演讲,但却很难发现哪里开设了相声曲艺的儿童培训班。

  “即使考国画专业,也要先考素描,这些课程本身以西方艺术理念为基础,因此只有进入大学之后,再对学生的画风和观念进行调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认为,中小学生从小接触传统绘画较少,从教育到生活方式都受西方影响较多,是艺考西画专业更为热门的直接原因。

  而随着戏曲艺术的式微,戏曲专业也越来越“边缘化”。很多家长一听孩子是去学戏,便极力反对。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招生负责人程绪斌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好“苗子”,往往因为孩子父母阻拦而只能作罢。

  “从全国来看,许多戏曲院校缩减,或改为综合性艺术院校,有的省艺术学校干脆不设戏曲专业。”茅善玉在她《关于〈对京津沪戏曲院校进行调研,进一步深化戏曲教育改革的提案〉》中写道。

  她举例说,受种种因素影响,上海原有的戏曲院校已从体制上转变为隶属于培养话剧、影视表演及创作人才的上海戏剧学院。教师按照学校的统一教学要求,只得放弃戏曲传统的一对一口传心授式的教学,同时带3个不同年级的孩子一起上课,而按照物业人员上下班时间开放的练功房,也很难适应戏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早功、晚功练习。

  出路太少是根本原因

  “艺术教育的冷热不均归根结底在于就业问题。孩子学习传统艺术,受苦受累不说,就业生存也困难,家长自然不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举例说,原先江苏省戏剧学校的招生情形很好,后来院团转企改制之后,招生情况便大不如前,原因就出在从前是定向招生,学生毕业有去处,而且是事业编制,家长觉得那是光荣的“文艺工作者”、引领社会前进的“艺术家”,现在院团改成了公司,家长担心孩子学了半天,毕业了到企业赚得少,还得“跑码头”,没有前途。“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掌上明珠,哪个家长能舍得孩子受苦。”高云说,传统艺术专业遇冷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起来也需要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一些有生源的专业来说,前景似乎也并不乐观。“从现在来看,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国内许多民族乐团的发展不太景气,很多院团转企改制后,都停止招收新人,也很少再有事业编制。对许多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长此以往,肯定会对这个领域带来负面影响。”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也表达了他的担忧。

  “现在的学生往往功利心较重,家长也更看重孩子能否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驱使更多考生去选择能够迎合当下市场的、有前景的专业。而社会为这些学习传统艺术的孩子提供的‘出路’太少,因此这些专业也不可能不‘冷’。”谢柏梁认为,当前虽然政府多次表态要支持重视传统文化发展,但是从教育与文化的顶层设计上,并未将传统文化艺术置于其应有的地位。“相比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对歌剧的悉心保护、发展,日本对本民族‘能乐’的呵护及推崇,我国对戏曲的认识、尊重和相应的保护,还停留在较为滞后的阶段。”他说。

  传统文化艺术后继乏人

  在诸多传统文化艺术门类里,最直面人才危局的戏曲行业,正在谋求扭转局势。这些年来,中国戏曲学院为所有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全免学费。地方的一些戏校为了挖掘、培养人才,也与当地的院团相互合作,开展起了“联合招生培养”“定向委培”等项目。

  如安徽宿州市泗州戏剧团与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签订协议,委托其招收泗州戏学员,并共同定向培养这些学生,为剧团直接输送泗州戏演员人才。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团长李书君告诉记者,2014年招了20个人,但当谈起2015年的招生计划时,李书君面露难色。“经济状况不允许,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投入太大,院团经济上的包袱越来越重,做不到连年不断地招生。”

  已招收两批沪剧新生力量的上海沪剧院,也由于要与院校共同培养学生而在经济上感到“压力山大”。“没有合格的戏曲接班人,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茅善玉在她的提案里写道。为此她提出建议,希望文化部和教育部组织调研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戏曲院校,做出符合当今形势及艺术本体需求的顶层设计,切实遵循戏曲教育的规律办学,以期进一步深化戏曲教育改革。

  但戏曲教育的改革终究只是冰山一角,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艺考冷热不均的问题,恐怕是一个唤醒中国人集体文化自信和觉醒的整体工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