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朱晓玫音乐会折射听众审美痴狂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唐若甫   2014-11-30 11:49:00   作者:唐若甫

  11月9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演奏厅座无虚席,久居法国的钢琴家朱晓玫回到故乡,演奏她擅长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戛玉敲冰的声音是从变奏曲开始以咏叹调为主题的序奏进入的。遁迹潜行般的序奏和尾声,她不紧不慢地各用了2分半钟完成,去除了序奏中的反复,将首尾等同化处理。第五变奏出现了一些错音,还有左右手的不协调以及速度不均,比如过分强调低音而忽略了右手的线条。第七变奏吉格舞曲的速度中,大段装饰音让钢琴家有些猝不及防,演奏缺乏想象力和轻松情绪。在快速琶音和颤音方面,比如变奏曲中相较于“卡农变奏”和“主体变奏”的“炫技变奏”部分,尤其是第17、23、26和29变奏中、朱晓玫确实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断断续续,这里有手指机能退化的可能,也有钢琴家为保持速度而牺牲掉的细节。纵观全曲,她用整一个小时完成了整部作品。以钢琴版的录音为例,在从古尔德索尼唱片第一版的38分钟到叶甫盖尼-科罗廖夫为赫尔穆特-里霖巴赫全集灌录的85分钟之间,朱晓玫选择了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60分钟,属于既安全又稳当的做法。

  在全曲分量最重,也是最有故事可讲的第25变奏的慢板中,在少有装饰音干扰的情况下,朱晓玫发挥出了她的叙事功底。她为这首拥有悲伤和灰暗主题的乐章赋予了肖邦《夜曲》式的情怀和柴科夫斯基《船歌》式的浪漫。5分半钟的时间内,音乐与生俱来的冥想特质借由钢琴家敏锐的触键,纯净的音色和考究的踏板慢慢呈现。为求最高效的情感渲染,她同样去掉了第二部分,以和紧接而至的第26变奏形成“悲喜”对比。

  《哥德堡变奏曲》馈赠给演释者极大的伸缩自由和风格定性,朱晓玫慷慨地接受了巴赫的善意。她的演奏随性自由,充满了西方人眼中东方人独具的“诗意”,这点与傅聪早期的肖邦如出一辙。她的政治经历经由各种渠道和角度的放大煽情,借助社交网络,狂轰滥炸了一个月,也为人们理解巴赫音乐架起了桥梁。人们需要用深入浅出的故事来理解巴赫在《哥德堡变奏曲》中表达的各种调性转变、主题反复及和声进行,就像他们理解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就像美好但通常不甚靠谱的传说都是用来解释人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一样。朱晓玫的叙事和传媒的炒作恰恰提供了这种填补无论是理智还是情感上的空白,足以让四百号人在挤爆的音乐厅里悄然无声地坐上一个小时。

  把巴赫弹成老柴固然能满足广大具有文艺与正义感的痴狂中青年,但对于这部作品,如此追求情怀的演奏是否有必要?那些在演出前一个月开始借助媒体囤积于演出者身上的附加值是否与实际效果名实相符?人们是对作品还是对偶像感兴趣?这些都值得商榷和挖掘。对我而言,最好的《哥德堡变奏曲》诠释者之一于朱晓玫上海音乐会的前一天正在上海。穆瑞-佩拉西亚11月8日与圣马丁室内乐团也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他为索尼灌录的《哥德堡变奏曲》被《留声机唱片年鉴》收录为此曲的三大推荐,与格伦-古尔德和安德拉斯-席夫同为“理性”、“感性”和“中间路线”的最高成就。也许对于上海而言,朱晓玫的回归是一个喜剧的话,隔夜的佩拉西亚无缘《哥德堡变奏曲》是一个地道的悲剧。悲喜交加的背后,是一个尚需不断成熟,去从众心理和精益求精的传媒和大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