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当儿童遇到歌剧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乐音   2014-06-22 14:34:00   作者:乐音

    “古典音乐听众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乍一听,这句话颇有道理。各大音乐厅和剧场的观众席上,都能看到从4岁大的儿童到青少年的身影。大、中、小学也都有各自的学生乐团,几乎每一个孩子手里都会摆弄一到两件乐器。人们在欧美职业乐团的乐季节目安排中,也都能看到家庭音乐会和儿童音乐会专场。纽约爱乐乐团在去年甚至首演了一位9岁儿童的新作。然而,相比器乐类的演出,在歌剧的演出场合中,不但儿童观众相对少,儿童参与歌剧演出的机会也很少。为了拓宽歌剧听众群,英国一些歌剧院,如皇家歌剧院、英国国家歌剧院近期都出台了各自的年轻人歌剧培养计划。皇家歌剧院在2014年演出季中,推出了1英镑学生歌剧票价。英国国家歌剧院干脆倡议:让歌剧走进校园。然而,这些看似颇为惠民的举措,却招来了业界的一些反对声音。

  歌剧与儿童何干?

  数点一下歌剧文献中的作品,那些为歌剧粉丝们津津乐道的作品——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女人心》、《唐璜》,威尔第的《茶花女》、《弄臣》,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图兰朵》乃至瓦格纳的歌剧《汤豪塞》等,大都是一些“少儿不宜”的爱情题材的歌剧,或是爱国主义题材的正歌剧。

  无论是爱情题材的歌剧或是爱国主义题材的正剧,其内容均可称作是“成人戏剧”,是儿童们较难消化的艺术。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卡通式歌舞剧或卡通电影最大的不同是,那些经典歌剧的创作情景,完全不属于孩童的世界。仅从题材这一个层面讲,经典歌剧的“成人”性质,本身即是阻挡儿童进入歌剧世界的屏障。

  英国著名乐评人鲁伯特-克雷斯坦辛最近在《卫报》撰文《歌剧与儿童何干?》指出:且不说儿童,即便是成年人对于歌剧的欣赏,也需要时间的培养和耳濡目染的过程。孩童对于歌剧内容的理解,更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儿童欣赏歌剧最好的入门和普及方式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克雷斯坦辛以自己的经历解释儿童理解歌剧的过程:“我对于歌剧艺术的迷恋,来自父母的影响。他们两人都是歌剧迷,经常去歌剧院,并一同带着我去。久而久之,我对歌剧的那些著名唱段自然就铭记在心了。这就如同我们在上世纪60年代,每天打开收音机听到的都是广播电台里播放的甲壳虫乐队的歌声,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会对罗杰斯、海默斯坦以及列侬的歌曲产生由衷的热爱。”

  克雷斯坦辛认为,歌剧进校园的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强迫性”。“很多歌剧作品对于欣赏者的理解都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语言、舞台场景、乐队等,这些远非一两次进校园就能解决的问题。歌剧院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观众席中缺少儿童而感到焦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艺术教育素质的提高,成年后的儿童很自然地会走进歌剧院。”

  一元票价真能让儿童走近歌剧?

  降低票价真的就能将观众带进歌剧院吗?未必!

  一位发烧友曾经这样比喻购买正版唱片和盗版唱片的区别:“对于花100元钱买的正版唱片和花10元钱买的盗版唱片,你对它们的珍惜程度是不一样的。往往是你会经常听100元的那张,而10元的盗版碟买来就搁在一边儿不管了。不值钱嘛!”

  同理,人们真的会因为歌剧票价降到了1元钱就走进歌剧院了吗?对于皇家歌剧院1元票价吸引学生走进歌剧院的做法,媒体也是反对声一片。反对方认为,这种降低票价的做法,就是在“降格”歌剧艺术的价值和低估歌剧制作的成本。最终,也未必就能将学生带进歌剧院。

  其实,包括伦敦皇家歌剧院、 英国国家歌剧院以及欧洲其他的著名歌剧院,都各自有普及歌剧的方法,其中最普遍的是组织观众对歌剧院的排练进行现场观摩,让观众全程了解歌剧演出的各个环节:服装、布景、演员等。皇家歌剧院还有对外招聘小演员的环节,让儿童们在亲自参与歌剧演出的过程中,了解并喜爱上歌剧。

  目前,英国国家歌剧院的教育部门就在设想在中小学甚至大学,开设更多类似让学生们参与的普及歌剧活动。近日,英国歌剧院在当地的一所学校礼堂举办了这样的一场活动。整个学校大厅坐满150个学生,台上乐队音乐家与歌唱家们为台下的观众一边演出,一边讲解。这场普及活动选择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歌剧的主角由两个女高音和一个男中音担任,演员们身着休闲服装,跟台下观众互动交流,气氛活跃,算得上是一场音乐会版的歌剧演出。

  歌剧乐迷培养需要参与性,是目前业界达成的一个共识。欧美的一些著名歌剧院都有邀请儿童参与歌剧创作的项目。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就专门设有大都会歌剧院儿童合唱团,为希望积累歌剧演出经验的7至10岁儿童演员免费提供学习和提高的平台。这个平台每周两次的歌剧课程,让很多孩子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了歌剧的奇妙。

    儿童歌剧创作亟待重视

   其实,除了让儿童走进歌剧院参与其中之外,创作和演出更多儿童歌剧作品,也是当前业界亟待重视的一个问题。

  儿童歌剧创作匮乏,是全球歌剧创作的一个软肋。如今各大歌剧院上演的名剧,多为观众耳熟能详的成人剧,即便是名家创作的儿童剧,上演的机会也很少。其实,很多名家都曾为儿童创作过精彩的作品,比如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就为儿童创作过很多作品。

  为了吸引儿童观众走进歌剧院,去年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就演出了拉威尔的儿童歌剧《孩子与魔法》和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舞台版作品并颇受好评。维也纳歌剧院也为儿童专门开设了儿童欣赏歌剧的单元,其中包括名家创作的儿童音乐。当然,类比一下这些歌剧院的歌剧普及工作,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儿童普及歌剧教育形式更加立体,他们不仅为儿童提供参与和体验歌剧的平台,还为儿童们设有歌剧创作的课程。

  美国犹他歌剧艺术节从1997年起,就设立了儿童歌剧创作基金,用于鼓励儿童的歌剧创作。艺术节教育总监苏珊-阿密斯认为:“儿童的世界需要他们自己的语言,需要有他们自己的创造平台,我们这个基金就是为了让孩童们在掌握歌剧创作的基本技能后,可以在自己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尝试,你就能成功。”这是犹他歌剧艺术节给孩子们的励志语。可见,儿童乃至青少年的歌剧艺术普及工作,不仅仅是要看、要听,更重要的是参与和创作。 (李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